來源
哪怕已經過去這麼久,不少索尼的用戶在聽著 Walkman、看著 BRAVIA 電視、玩著 PS 遊戲機的時候,也一定不會忘記 70 年前的那一天。
圖說:井深大和盛田昭夫,來自索尼中國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都東京一片廢墟,井深大在日本橋地區的百貨公司倉庫成立「東京通信研究所」。
1946年5月7日,井深大、盛田昭夫兩人在東京通信研究所的基礎上,共同出資創立「東京通信株式會社(Tokyo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Company)」,簡稱「東通社」,其中井深大負責技術,而盛田昭夫則負責技術的之外事宜。
這個公司正是現在享譽全球的消費電子巨擘索尼(SONY)的前身。
技術的索尼
現在的人提到索尼,一個很重要的標籤就是來源於《三體》的「黑科技」。以「黑科技」代指索尼產品的技術,是因為索尼在硬體技術上能把不可能變為可能。而這種在技術上的苛求,可以說是流淌在索尼基因裡面的。
井深大在其公司《成立意向書》當中期望要「充分發揮勤勉認真的技術人員的技能」。而這份成立意旨書的發表甚至還要早於東京通信株式會社的成立。
縱觀索尼的70年歷史,這種對於技術極端追求或者說「執拗」貫穿了整個索尼的發展歷程。
前不久,在《時代》雜誌的 50 項影響時代的裝置中,索尼的特麗瓏電視和Walkman高居第二和第四。而影音類設備發展史又可以被看作是索尼對於技術追求到極致的縮影。
上世紀50年代,當時還被稱為「東通社」的索尼在成立初期的經營狀況並不理想,一直到1956年,堅持發展當時不被看好的晶體管技術,開發出日本第一部晶體管收音機「TR-55」一舉成功。這款產品上也正式出現了SONY四個字母,這個來源於拉丁文「Sonus(聲音)」和英文「Sonny」或「Sonny-boy(可愛的孩子)」的單詞,在一開始就被賦予了「以聲音起家的可愛頑皮孩子」的含義。
同樣是在上世紀50年代,索尼在黑白電視大賣後一直希望能進入彩色電視市場,但起初,井深大堅持以良率極低的獨自架構「Chromatron」製造彩色電視,導致單位開發成本過高,達四十萬日元,進而使得市場的推廣極為不順,僅賣出一萬三千部左右,此時的公司已經到達倒閉的邊緣。
直到1966年秋,井深大親自帶領一個開發小組,希望能夠創造出索尼專屬的彩色映射管。之後,到1968年4月,經過工程師們的不懈努力,索尼開發出了被稱為「特麗瓏(Trinitron)」的獨自彩色映射管。
這種顯示技術在半年內實現了民用化和量產,並於1968年10月,索尼在日本市場推出特麗瓏電視KV-1310,並隨後一舉引爆全球的搶購熱潮。
1979年,在井深大的要求下,音響部門以記者用的小型錄音機「新聞人」(Pressman)為基礎進行修改,得到體積更小的錄音機,後被不少人稱讚音質良好。
於是在盛田昭夫的主導下,索尼從1979年7月開始,推出了 Walkman,並創造了耳機文化,1980年2月開始在全世界銷售。從此,Walkman這個不標準的日式英文單詞開始風靡世界,到1998年,「Walkman」已經在全球銷售突破2億5000萬部。
《時代》將Walkman排在影響時代的設備第四位的理由為:世界上第一台集便攜性、易用性於一身且大多數人能負擔得起的音樂播放器。從某個角度講,Walkman開啟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盛田昭夫在1992年10月受封英國爵士,英國媒體給出的新聞標題《起身,索尼Walkman爵士》則是索尼對於技術執著的肯定。
伴隨索尼在 80年代末收購收購哥倫比亞電影進軍影視業以及 90年代 PlayStation的空前成功,索尼成為橫跨消費電子、影視、音樂、遊戲娛樂、數位影音、光學等多個行業的帝國企業。
《起身,索尼 Walkman 爵士》更可以看做是橫跨多個行業的索尼開始進入了黃金時期的註腳。
巨頭的執拗:索尼震撼
《死於技術:索尼衰亡啟示》一書曾提到,在索尼內部人員看來,「索尼風格」和「索尼精神」的實質是:「在井深大的嚴苛要求下,工程師們將產品做到無可挑剔。」
對於技術的追求讓索尼多次從破產的邊緣脫險,但對於技術的執拗又讓索尼陷入了危險的境地。
進入新世紀,不支持MP3格式的Walkman開始被蘋果的iPod所超越;索尼對於特麗瓏技術的自傲讓索尼迷失了對電視市場未來的判斷,錯失了液晶電視的發展先機。索尼的兩個影音拳頭產品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再加上當時索尼內部對於時任社長出井伸之的不信任,出井伸之提出的併購Palm、蘋果公司計劃均被否定。
索尼的危機開始顯現,2003年4月,索尼公佈2002年財政年度報表,索尼巨額虧損的消息不脛而走。索尼股票連續2天跌去 25%,並由此誘發日本股市高科技股的跳水,日經指數大幅下跌,日本股市震盪,高科技公司的股票紛紛遭到拋售。這起索尼的大動盪被稱為「索尼震撼(Sony Shock)」。
從「最成功CEO」瞬間淪為「最差勁CEO」,原本計劃於2006 年、即索尼成立60週年時,光榮卸任的出井伸之,在2005年時被索尼董事會任命的霍華德·斯金格所取代,斯金格也成為索尼歷史上首任外籍CEO。索尼也由此迎來了斯金格時代。
斯金格治下的索尼開始了堪稱巨變的改革,砍掉了QRIO機器人、AIBO機器狗和豪華品牌QUALIA三個專案,並面向市場推出了基於液晶技術的BRAVIA電視品牌等。
經過斯金格的一系列改革,索尼在2007財年創下了索尼史上最高營業額、利潤的記錄。但好景不長,2008年開始,全球金融危機來襲,全球化戰略執行得很徹底的索尼受到影響頗大,虧損嚴重。
從2008財年到2014財年,除2012財年外,索尼每一個財年都在虧損,其背後的原因與索尼在和韓國競爭對手的爭奪中,為了市場佔有率和營收而放棄利潤有關。而2012財年的盈利則是因為索尼在當年出售了大樓等資產。
但不得不提的是,索尼在2012年迎來了現任社長平井一夫。
平井一夫在任內大力推行「One Sony」政策,並繼續業務架構的改革。從前不久索尼發布的2015財年財報來看,這種改革在開始見到了成效。索尼在2015財年一轉頹勢,淨利潤為13.08億美元。
2015財年是索尼總裁兼CEO平井一夫第二個中期計劃(2015 財年至2017財年)的第一年,這也標誌著索尼公司由業務架構改革順利邁進利潤增長階段。
從業績上看,一個經營更加靈活的索尼,未來或許更加可期。
一個維護「夢想」的科技公司
中國科技圈這個江湖中,簡稱「索粉」的索尼的粉絲們可是響噹噹的一派。為什麼說「響噹噹」?一個原因當然是那句響徹網路的「索尼 XX 好」的口號。
今年除了是索尼成立70週年,同時也是索尼中國成立20週年的日子。3月底,我也有幸受邀參加了索尼中國20週年慶祝活動。本次慶典活動的現場當然沒有出現這個口號。 「索大好」三個字更多的出現在了各位粉絲的衣服及燈牌上。
現在 50 名粉絲的狂熱絲毫不比現在的明星藝人的粉絲狂熱程度差。
每個明星藝人都有一眾粉絲,作為科技企業中明星,擁有 70 年積澱的索尼,粉絲者甚眾。其全球的擁躉數量和忠誠程度或許只有蘋果的「果粉」能與「索粉」抗衡。
索尼為什麼能獲得如此多的忠實擁戴?
一個原因是 Sony Design,和蘋果一樣,索尼極其註重產品的設計以及設計背後的哲學。索尼於 1961 年成立設計中心,由被譽為索尼中興之祖的大賀典雄主持,索尼的設計哲學——「前所未有的」、「永遠領先的」,也於此成型。並由此孕育出了「原創造型」、「創造新生活品味」、「機能美、「更便利」之設計理念。
另一個原因,索尼的企業標語或許能透露一二。
索尼的企業標語從「Digital Dream Kids/Do you dream in Sony?」到「make.believe/BE MOVED」,無一不在強調索尼的產品對於青少年、普通人的激勵和夢想維護的作用。其中文企業標語「創新源於好奇、夢想成就未來」更是直接點明了這層關係。
圖說:索尼國際教育的展台上亮相了教育套件 KOOV 的概念模型,可培養兒童編程興趣。
很多跨國公司因其規模大、銷售額高都可以用「龐大」來形容;而能用「偉大」來形容的公司,在我看來,很少。但索尼的前面若以「偉大」作定語來形容,是當之無愧的。
即使不提索尼一直以來的環保努力,一個科技公司一直致力於維護消費者少年時期的夢想和好奇心,在一個領域精耕70 年帶來無數的經典產品,並在多數領域奠定了行業標準和規範,這樣的公司自然值得所有受惠的人尊重。
不把「改變世界」放在嘴邊,但實實在在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及娛樂方式。這樣的索尼怎能不讓人愛?
「人到七十古來稀。」一個科技公司70年來主業一直未變,這更是不容易。
期待索尼在新的70週年裡,繼續make.believe,讓想像成為可能,並有探索更多好奇心,更多的人BE MOVED。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