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拆解群募平台 Kickstarter:嚴格控管上架,後發先至贏得市場
《數位時代》編輯部 曾靉
2016-01-22
2009 年上線的 Kickstarter,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群募平台,但它其實並不是最早出現的平台,最大的競爭對手便是早在 2007 年就上線的 Indiegogo,兩者相比,有人會以 iOS 與 Android 陣營的差異來形容。前者較封閉、而後者則較開放多元。雖然看起來較不近人情,但 Kickstarter 的嚴謹特色,也讓平台的成功率達到 34%,是 Indiegogo 僅 8% 成功率的四倍之多。
今年 10 月,一款雷射刮鬍刀 Skarp 在 Kickstarter 獲得超過 2 萬名贊助者支持,金額突破了 400 萬美金,卻被 Kickstarter 中途終止了專案。這款產品「Skarp Laser Razor」的使用方式就跟一般刮鬍刀一樣,但開發團隊表示能採用雷射光來刮鬍。
這項產品的神奇概念大受群眾歡迎,但 Kickstarter 卻選擇在風頭正盛時終止專案,原因在於 Skarp 只提供了一段半成品的影片,在影片中,產品原型甚至只能刮去少量的毛髮,因此被 Kickstarter 評估為不具備日後能做出成品的可能。
數量與質量的取捨
Kickstarter 的嚴謹性格,也讓它必須面臨其他專案的琵琶別抱,以「Sharp」為例,在被 Kickstarter 終止專案後,它便轉而投向 Indiegogo 的懷抱,最終募得40萬美金。不過,這款產品究竟能不能問世,目前誰也說不定。對群募平台而言,這也是「數量」跟「質量」之間的取捨。但 Kickstarter 為什麼成功?也許便在於它的務實態度,提前淘汰掉這些「可能不存在」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