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李開復]找到壟斷,創業才能成功

北京AAMA亞杰商會 2015-08-14
[李開復]找到壟斷,創業才能成功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編按:亞杰創業公開課,讓更多創業人在路上不再孤獨。6月29日,亞杰商會邀請李開復老師擔任創業公開課分享嘉賓,為到場的近300位創業者分享了對創業的最新觀察和思考,重點是如何成為一家「獨角獸」創業企業(矽谷對估值超過10億美金企業的概稱)。

李開復老師是北京AAMA搖籃計劃第三期、五期和七期的導師,在台灣化療期間還為台北AAMA搖籃計劃主講課程,從來都是有求必應,也從來不要求任何回報。本次分享是李開復老師新書《向死而生》發布之後,第一場面向創業者的公開演講。

本文是根據李開復老師的分享整理而成,希望對我們所有創業者都能有所幫助。這也是亞杰商會組織亞杰創業公開課的初心。亞杰商會2004年來到中國,今年已是第11年。「我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一個腳印,有欣喜,也有很多辛酸。我自己也記不清楚幫扶過多少個創業者了,但是我們始終不變的是保持一顆初心,盡全力支持創業者。」——亞傑商會秘書長郭基梅。

圖說明

世界裡所有的事物,大部分都是正態分佈的——大部分的樣本都在中間的,接近平均值。但對風險投資、早期創業而言,正態分佈的意義是不大的,因為早期投資、創業是符合冪定律的,是PowerLaw。

我們從一個創業者的角度看看PowerLaw是什麼意思。

挑四個國內的領域來講,分別是智能手機系統、電商、搜索、移動社交,發現全都符合冪定律——領域裡一家獨大,第二家勉強活著,再下面的可能會活得很淒慘,或者說會死掉的很快。把Android和iPhone放在一起(對比)是不對的,其實他們不在一個領域裡競爭。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說Android是一個壟斷,是開放領域的一個壟斷,iPhone是另一個壟斷(封閉系統)。產品的戰略領域也都是符合冪定律的。

我們看一下過去兩年的超過兩千萬美元的融資,基本上你會發現全部案子都是細分領域裡的第一名、第二名。如果你達不到第一名、第二名,融資會很困難。尤其是那些不是特別懂專業、懂技術的VC,他會看你的成長圖,如果是線性或者飽和成長,是不行的。

李開復老師

壟斷不是靠價值的競爭

我們在MBA的時候有學到「壟斷」的定義是什麼,教授會告訴你壟斷是一個戰略,甚至會認為壟斷是一個道德問題。但是我們今天講的壟斷是一個非常正向的壟斷。我要告訴大家,MBA教給你的「壟斷是壞人」或者說「壟斷傷害行業規則」的說法是錯的。

為什麼是錯的呢? (傳統產業)是你每多生產一個產品都需要花錢。但我們做互聯網經濟的都知道,邊際成本幾乎可以是零,所以它(教科書中的傳統壟斷)這個假設不是正確的,我們的互聯網是不守傳統的規矩的。比如說今天微信跟米聊的競爭。

《從0到1》這本書裡講,互聯網的核心本來就是壟斷,它不是靠價值的競爭。它告訴我們創業公司一定要先找到一個細分市場,把它壟斷,然後再逐漸的擴大。這本書裡所有的話中,我認為就這麼一句是特別、特別對的,希望所有做互聯網或者是跟互聯網相關的企業的人都要牢牢了解這件事情。

我覺得有兩本書是可以讀的,一本是《從0到1》,一本是《經驗創業》。《從0到1》告訴我們了一個非常實用的小理論,而後者告訴我們的是通過不斷的實驗來考慮哪一個是最好的發展方向。一個是戰略,另外一個是戰術,這兩個要合起來用。

圖說明

在比較狹窄的、小的領域裡拿到壟斷的地位

如果再講的稍微細一點,我們要達到一個壟斷的地位——不是說開始就做一個騰訊、百度,沒有人能這麼做,國內有特別大的優勢,因為不公平現像很多。

我會建議所有的創業者考慮一下國內有什麼樣的不公平現象,然後通過你的判斷,打到這個細分領域。中國有很多小小的地域,你在一個地區壟斷了之後,不見得能打通另外一個地域,但是通過O2O,我們可以打通各個不同的地域。

我們會發現國內買車價格居然會是美國的3倍。國內賣車、賣房不像國外那樣規範,所以很多地方有一些人佔領了市場。但我們在做的是一個全國全互聯網的平台,讓用戶都能夠打通,可以在一個狹小的領域裡做到非常強大,找到一個合適的空間,用互聯網的方式把它壓低。所以國內是有很多機會的,因為國內不公平現象太多,(限制)政策也很多。

國內創業,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國內有什麼新的政策。如果你懂政策,你就走在了別人前面一步,會聞到更多的機會,我覺得是比美國多的。原因就是國內過去有太多不公平的現象,加上非常不平衡的架構,讓非常多的創業者——有嗅覺的人能找到這些機會。所以說有時候市場不公平、市場落後反而創造了更多依靠互聯網來創業的機會。

這一點特別重要,不要因為你腦子一熱,覺得什麼事是好的就去做,我認為還有很多機會沒有被挖掘到。一旦挖掘到了之後就是尋找一塊灘塗陣地,像亞馬遜賣書一樣,在比較狹窄的、小的領域裡拿到壟斷的地位。尋找到壟斷之後,要用躍遷式增長模式去試錯,一旦達到暴漲,再用傳統漸進式增長模式。

從融資的角度來說,過去的VC是看到一個暴增的圖才會理你,現在的VC都比較懂真材實貨了,在還沒到這個點(暴增)的時候更佳。找到暴增的途徑時需要一個槓桿——過去很多的公司是靠搜索引擎作為槓桿的,比如58同城就是靠這個方法吸到足夠的量,然後漲上去。如果我們做O2O的話可以嘗試很多的投放,比如你投50萬的廣告可以達到50萬的定單,可以不斷的去試。

剛開始你做小壟斷的時候是一樣的,你挑選最好的增長渠道:那些最合理、最划算的渠道,當你找到了以後,一大筆錢就可以砸進去了,然後就會得到非常快的增長。你融資的時候,VC都會問這個暴增階段什麼時候發生。

壟斷-擴張-複製

把你的小壟斷越做越大之後,你就要擴張和複製,用資本的力量橫向或者是縱向的擴張,比如說滴滴打車開始走專車、順風車的路徑,淘寶後來開始走支付寶和天貓,一個是橫向、一個是縱向。當別人看到你壯大之後,就會想來吃你,像小米壯大了之後會投資其他一些業務,來保護自己的核心「手機」不要輕易被別人擊破。

這就是現在的「壟斷」概念。比如說我們投資了一家公司「要出發」,是一家做自駕遊的公司,它在國內有非常大的市場,是所有自駕遊的領跑者,而且很多非常優秀的公司都追著它投資。為什麼?我們把旅遊公司做一個排序的話,還會有其他不同的旅遊公司,如攜程、去哪兒,它可能只能排到第七、八名。那它為什麼值得投資呢?因為它在一個可捍衛的、狹窄的領域達到了壟斷的地位——在自駕游方面達到了壟斷的地位,而自駕遊不是攜程或者去哪兒能輕易進入的。

圖說明

當你達到這種壟斷之後,可以去擴張,形成生態系統,保證你的核心業務。所以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呢?

第一,壟斷公司的價值比其他所有公司的價值都要大,但是要在一個狹窄的領域裡實現。
第二,一定要從最小領域裡做起。
第三,壟斷五部曲—:分析、實驗、增長、擴張、鞏固。我覺得不能用過去的經濟理論來譴責壟斷者。但是壟斷者還是有一些問題:他有可能變得懶惰,也可以欺負別人。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我覺得不必擔心,因為整個「互聯網+」的產業足夠大,你就避開它做別的事就行了。
第四,我認為當一個壟斷者大到特別大的程度,他的壟斷恰恰會成為他的短板,因為他壟斷了整個行業,賺了太多的錢,當科技趨勢來了,要顛覆他這個包袱的時候,他不會有足夠的膽量去放棄巨大的包袱,那麼別人就會通過這個來進攻它。

其實壟斷者最後都會被新技術的潮流所顛覆,時間會來收拾他們的。每一個巨大的壟斷者,就只有在艷陽下的十分鐘,不可能變成十小時。反正我們是做創業的,創業就要達到小壟斷,小壟斷越滾越大,滾到有一天你取得了巨大的財富、巨大的成功,但終有一天你會被科技的潮流所收拾。收拾了也就算了,你已經夠本了,你已經享用了你的十分鍾艷陽,不然,你就再創業!

本篇由北京AAMA亞杰商會授權轉載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