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來有人想要撰寫關於台灣網路的時代故事,詹宏志絕對會是最吃重的角色。40歲才投入創業,經歷過《明日報》4億台幣的大失敗,但也推動包括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商店街兩大網站,順利IPO的大成功,近幾年更是以一夫當關之姿,不計毀譽的與政府單位正面爭論政策的合理性。他相信,進步原動能,來自破壞恆常穩定,他期待,現在年輕人能夠比他當年更有勇氣,站出來擔起時代的責任。關於網路20年、關於人生、關於台灣社會,5個主題,5個觀察,以下是詹宏志對於台灣網路產業發展的觀察:
關於台灣這20年來的網路產業,如果舉三件覺得有意義的事,雖然我沒有足夠時間想,但我覺得第一個就是這個矽谷網路大公司來台,在台灣的發展初期,1996到1998年,除了亞馬遜,重要的公司都來了。
回想起來,極可能超越大陸或日本,他覺得應該當他往國際走去的時候,台灣是一個位置,因為裡面他們想的並不是只是市場,而是我們有人,有一個離他們技術親近的資訊產業,這個這個IT產業加上我們素質很好的工程師,當時台灣極可能 是全世界理解網路最高度的一個社會。所以曾經有幾年的時間,你覺得你跟這些事很近,但現在新興的美國公司,沒有人覺得需要到台灣來的,新的網路公司可能也不知道台灣在哪裡。
張天立的vision非常重要,他是95年就成立的台灣第一個電子商務公司,時間只比亞馬遜晚幾個月,還有像安瑟數位、游金章的易遊網,虧他們有這樣的夢想,使得台灣很早就覺得電子商務離自己不遠。
(圖說:博客來創辦人張天立,帶領台灣社會很快認識電子商務)
如果還不是這個社會原來的主流的電子商務,就已經創造了現在11%的產值的構造 ,加上最近兩三年,突然間所有的傳統產業、所有的 製造商每個人都說他要做電子商務,我現在看起來,未來力量會再更大,如果大家都要做,工程師要哪裡來?極可能未來5年內有10萬到20萬的工作缺口。
然後我覺得台灣的網路的工程師其實是非常厲害的啊,世界上有任何網路應用服務產生,台灣的工程師都有能力從表面看,看出那些東西該怎麼寫出來,也全部都寫出來。
譬如亞馬遜,我可以看到它與消費者接觸的這一端,但你是看不到後台管理的系統端的,對不對?我們並不能夠完全去理解這兩個的差異,或到底有沒有差異。台灣並沒有任何人用去買的方式完成,反而大陸這做的比台灣多,所以有些東西我們甚至在台灣有機會可以做得更不一樣,因為更多種。
要說有什麼悔恨的地方,我只能說台灣網路發展時間,其實是一個比較不幸的時間。1998年以前,台灣其實是一個全世界最早關心internet的發展的社會,但2000年是政權轉移的時候,2008年又再次轉移,兩次的轉移使得台灣這十幾年來,網路不再被關注,最後變成一個完全消失在迷霧當中的一個產業,到今天為止……
所謂不被關注,就是大眾的興趣能夠通過意見匯聚,到政府那邊形成政策。這一段時間這一件事情沒有發生,中間沒有產生連結。從98年到現在,17年之間,你有聽過任何的跟網路相關的政策是說得通的嗎?然後說得通的,又有在做的嗎?不管是什麼「M台灣計畫」、「U台灣計畫」,最後都是說了就沒有下文了。
政府都有意識到有些事該要有一些支援,譬如說當時也有考慮過網路公司籌資的需求啊!所以二類股不就是這樣來的嗎?但二類股上了什麼樣的網路公司呢?有一個叫關貿網路對不對?沒有了啊!
這個社會在網路應該要變成一個社會重大關注的時候,有太多分神的事。這是台灣的歷史的不幸。從制度上來講,那是必經的過程,但它正好跟網路發展的階段給撞在一起。我們是這樣的一個時代的犧牲者。
我過去兩年組織 TIEA 協會,使得我比較直接的可以跟政府最高層直接講話。過去我就算講話,要不就是當你是社會賢達,要不就是某一個企業的負責人,那如果是一個社會賢達,他只要對你禮貌就好,他不需要聽你的意見,如果你是一個企業的負責人,他連聽你的意見都不能聽的,因為有一點圖利的風險。儘管你覺得你自己過去花很大力氣維護自己的清譽,不要亂來,即使你做過那樣的事,那些東西對政府來說是沒有壓力的。這也都是跟政府吵架之後才有強烈的感覺。
做了這個協會,儘管能做的事很少,而且我最大的目標希望起碼讓行政院長或總統講出說「網路是我們的策略」,這句話我都沒有達成。不過過去這兩年,這個行業聲量大了很多,協會表達了不一樣的意見,通常政策不會立刻發生,但起碼有一個煞車或一個緩衝。
如果從積極的希望這個政府對這個事有更多理解,我感覺沒有做到太多事,但是讓他注意力合在一起,包括了TIEA協會,包括了產業的風向,加上太陽花學運什麼的合在一起了。我覺得網路產業在整個政府部門,特別是跟經濟發展有關的相關部會,心理上有把他放在比較高的優先位置,這個事是有發生的。
但我們不要那麼悲觀,覺得這個社會沒有辦法因為通過討論可以演進,這個也就太嚴重了。台灣或者是全世界任何的一個政府或管理者,他要去看到這些東西將會給社會帶來多大的力量。你要為這個事做一種新的安排,我們要設計一種全新的管理方式,來適應這些新的發明,新的模式。
台灣著名作家、編輯、出版人及電影人,亦是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出版集團和城邦文化創辦人。曾任台灣許多出版及資訊相關產業協會的董事及理監事職及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