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創業加速器也有名校,那非500 Startups和Y Combinator(簡稱YC)莫屬,500 Startups和YC就像加速器界的哈佛和牛津,培育了許多具顛覆產業潛力的新創,獨角獸俱樂部明日之星Airbnb、Dropbox和Reddit皆出自Y Combinator陣營,因為陣容強大的人脈和精準的投資眼光,無數新創莫不搶破頭擠進500 Startups和YC的窄門,希望取到被矽谷投資人青睞的入場券,也因此500 Startups和YC的錄取率向來低得驚人,YC的錄取率只有3%,500 startups在3-5%之間,錄取率比哈佛還低(5.9%),但就在上月有個來自台灣的團隊先是在1000多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選為500 Startups三十個孵化團隊之一,又緊接著通過YC的第一階段初選,等於先被哈佛錄取,而牛津也在排隊搶著要他們,這家備受肯定的優等生新創就是行動貝果。
一度把錢燒光
行動貝果現今看似炙手可熱,但時間推回到六年前,它還只是一家一度低潮到快把錢燒光的新創。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鍾哲民當時還在在念台大資工博士班,與一群朋友創辦了行動貝果,開發App也教人如何開發App,那時台灣懂得寫App的還沒幾個,行動貝果做了2000多個App,當中有幾款還成為排行榜常勝軍,累積近37萬名用戶,最後卻因為團隊都是研發人才,不懂行銷,幾乎快把自籌的五百萬燒光光,鍾哲民迫於現實壓力只好先去電信公司上班,養活自己也養活團隊。
鍾哲民參與了電信公司雲端系統處的成立和茁壯,也頗受主管賞識,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行動貝果,在電信產業累積了相當程度的雲端產業知識後,2013年,他發現大公司開始相繼投入App產業,小公司如行動貝果恐怕無法生存,於是開始在行動貝果上推出Meeti物聯網雲端平台,並且從電信公司離職,沒想到就這樣搭上了物聯網的順風車,物聯網從去年開始成為最火熱的科技議題,有越來越多公司希望讓產品連上網變聰明,指標性大客戶開始找上行動貝果。
(圖說:左為行動貝果執行長鍾哲民,右為行動貝果北美區副總裁王易如。照片來源:蔡仁譯攝。)
不做硬體的物聯網廠商
行動貝果自我定位成不做硬體的物聯網廠商,提供雲端平台讓客戶即時觀測產品數據,無論是溫度、故障次數、開機次數、使用頻率...等等都可以在Meeti平台上一覽無遺,行動貝果將開發出來的韌體和App開放出來供客戶下載,並提供橫跨全球51個點的雲端服務,降低傳統硬體製造廠商跨入物聯網領域的門檻。
鍾哲民說,大部分的廠商沒辦法立刻升級到物聯網,許多廠商對App和雲端很陌生,台灣和美國都一樣,對廠商而言招募大量人力專作物聯網並不划算,這讓行動貝果有了生存空間。例如行動貝果一開始遇到一個做機器人的OEM廠商,對方估算一下發現他要做整個系統可能要上億美金,但行動貝果用兩個月的時間就把客戶的產品上線。
行動貝果鎖定創客(Maker)和物聯網廠商兩個族群,創客族群不收費,主打簡單易用,可以立刻嵌入開放硬體,而大型廠商則以出貨裝置數或月租流量收費,行動貝果也與一些物聯網零組件廠商合作,在開發版預載Meeti的軟體,目前行動貝果的客戶以亞洲為主,北美為輔,因亞洲廠商迫切升級為物聯網的需求較為強烈。
未來瞄準大數據
而正如許多大大小小的物聯網平台業者一樣,行動貝果未來也打算幫客戶做更進一步的數據分析,提供商業智慧服務,幫客戶優化產品效能,從幫客戶的「物」連網、提供連網平台進化到數據優化甚至是人工智慧,而這也是如Google及三星等物聯網巨頭正在打的如意算盤。
鍾哲民表示,雖然行動貝果目前還停留在做一次性買賣的階段,但等未來時機成熟之後,物聯網廠商開始逐一轉為服務收費模式,行動貝果的機會就來了,而這也是行動貝果將總部設在美國的原因之一,因為北美最有可能先成為下一波的物聯網升級潮潛力市場。「物聯網產業還沒有王者,大家都在想一樣的事情,但這就是好玩的地方,誰會是最後的贏家?」鍾哲民笑說。
公司名稱:行動貝果(MOBAGEL)
提供服務:物聯網雲端平台
成立時間:2009年
公司人數:10人
網址:http://apps.mobagel.com/
@@ACTIVITYID: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