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2015年科技市場趨勢,研調機構Gartner日前提出幾項發展重點,包括沈浸式科技(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的前景、穿戴式裝置的亮點,以及行動支付的成功要素。
一、頭戴式裝置夯,品質、App支援是勝出重點
隨著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等沈浸式科技成為近期產業亮點,Gartner觀察,虛擬實境著重使用者體驗,目前應用仍以遊戲、電影等娛樂內容為主;擴增實境則聚焦於商業應用,但未來也可能走向消費市場。而Sony、Samsung、HTC近年來皆搶進頭戴式裝置市場,Gartner預估,到了2016年,頭戴式裝置將達200萬個,樂觀發展的話,2019年更可達1400萬個。
Gartner研究總監Brian Blau指出,隨著市場競爭漸趨熱烈,這些科技大廠們若要在HMDs(head mounted displays)領域脫穎而出有兩項重點。其一是終端裝置的品質,包括螢幕、鏡頭、感測器等;其二是支援的應用程式、App的品質,都將影響使用者體驗,Blau認為「開發者若不以使用者體驗為中心,App的品質就不會好。」
(圖說:HTC在今年MWC展中推出頭戴式裝置HTC Vive。圖片來源:HTC提供。)
二、Apple Watch掀熱潮,智慧手環邁入「Wearable 2.0」
穿戴式裝置大爆發!據Gartner預估,2020年將達5億個裝置出貨量,商機驚人,其中又以腕帶、運動手錶、智慧手錶為大宗。Gartner研究總監Angela Mclntyre指出,去年智慧手錶出貨量僅有500萬,但因Apple Watch的上市,大力拉抬智慧手錶熱潮,今年上看可達4000萬出貨量。Mclntyre認為,Apple Watch成功定位為具生活品味的品牌,明確瞄準精品市場。
Mclntyre指出,因為著重生活品味,未來將有更多時尚品牌進入智慧手錶市場,例如精品廠商Swarovski(施華洛世奇)便與硬體廠商Misfit合作,推出裝飾有水晶的智慧手環。她認為,相較於傳統的消費性電子廠商,精品業者的販售通路較廣,遍及百貨公司及精品店,因此市場極具潛力。Mclntyre建議,未來消費性電子廠商可以考慮與時尚品牌廠商相互合作,提供技術上感測器、震動介面等支援,也藉此擴展自家的產品選項。
(圖說:下月即將開賣的Apple Watch重掀智慧手錶熱潮。圖片來源:Apple。)
三、行動支付三大成功要素:服務、價值、信任度
而在行動支付市場,Gartner認為,今年行動支付的總交易金額將成長至4,400億美元,2018年更會增至9,180億美元,其中將以PayPal、支付寶、微信支付這類「雲端支付」方式為市場主流,而以NFC為代表的手機硬體支付方式,僅能搶下6%市場份額。
Gartner研究總監沈哲怡認為,行動支付有三大成功關鍵:服務、價值、信任。她說明,「服務」的關鍵在於商家的覆蓋度,越多商家支持,成功率越大;「價值」則在於能否給予消費者足夠的刺激,「支付本身沒有太大差異,為了實現差異化,要超越支付行為本身、提供更多加值服務。」沈哲怡舉例,像是支付寶在雙12時,給予民眾每筆訂單的回饋,便是刺激了銷售額、也增進與消費者的互動。
另外,沈哲怡表示,多數民眾仍對行動支付抱有安全上的疑慮,因此對於推出行動支付服務的品牌的「信任度」也非常重要,技術層面上來說,雖然已足以保障安全,但仍要把這些訊息傳達給最終用戶。她認為,蘋果公司在信任感上就做的很好,不僅有既有的品牌優勢,也成功的將Apple Pay在技術上的突破傳達給消費者。
(圖說:Gartner分析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Wallet在服務、價值、信任度的得分。其中,Samsung Pay因能夠跨平台支付,在服務層面勝出;Apple Pay受益於品牌形象,信任度最高。但在附加價值上,三者皆無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