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和新創公司相比,在Facebook做設計有何不同?

editor 36氪/Retric 2015-02-24
和新創公司相比,在Facebook做設計有何不同?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如果有一份新創公司的offer和一份大公司的offer同時擺在你面前,你會選擇去哪裡工作?

或許這是很多人曾經或現在面臨的一個選擇:大公司有不錯的待遇,有更加細緻的分工,有更為專業性的發展;可是新創企業看起來似乎更有吸引力,不僅能夠全方位鍛煉一個人的能力,還有機會親手打造一個偉大的公司,實現財務自由,成為人生贏家。

當然,這個美好的願景實現起來非常艱難,但並不是沒有可能。來自Facebook的設計師Cemre Güngör在Medium 發表的文章,就以他在Facebook 工作一年和在新創公司Branch工作五年的親身感受,講述了這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來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在早期的新創公司裡,你可以有機會去嘗試創建各種新產品,參與到有關新品研發的各個方面,通過不斷測試、修改和完善直到產品被市場認可和接受。我在Branch工作時除了參與動腦會議、做產品定位描述、視覺和交互設計外,還要按照想法寫前端程式、調整後端程式從而做出產品原型。不僅如此,我還要做產品快速使用測試,考慮使用者界面版本,需要經常通過Mixpanel和Google分析的數據了解使用者的使用行為,並且承擔著調查研究、內容策劃以及數據分析等多重角色。所以,在新創企業中,一個人往往不會單純只做和自己專業相關的事情,還需要接觸學習很多其他領域。

Facebook與目前絕大多數新創企業相比,在組織架構設計方面已經複雜很多,以支援其更加龐大的人數規模,並且透過制衡可以讓員工更加依賴於這樣的體系,很難隨意打破流程。此外,其分工更加專業化。會有專業的研究人員進行合適的實驗研究或調查研究,有專門的內容策劃人員以保證用戶能夠清楚地理解產品,有專業的數據分析師會回答用戶使用某項功能的情況。與在創業公司中「一人承擔」所不同的是,在大公司裡由於這些工作分工專業化,因此可以從「專業人士」那裡學習這些工作如何開展的更好。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這裡有更多具有挑戰性的設計工作

在Facebook,不同設計師的工作存在很大差別,這要看你到底在哪個類型的團隊中。如果是有關新品特性研發或新的APP營運,那和新創企業的工作很類似,相當於在空白的畫布上解決問題。如果是針對已有產品的改善,設計工作相對而言會更有一定限制性,但是會根據已有的開發歷史和研究引導決策。有些設計師會專注於一些比較熟悉的特性上,比如像News Feed和Messenger一樣將使用者與家人朋友聯繫在一起;有些會關注Facebook中不為人所知但同樣重要的產品特性,比如為小企業者、廣告商和開發者開發的產品。這樣的工作更像是設計生產工具而不是社交網路。在Facebook,有數不清的產品團隊,每個團隊都有不同的挑戰和獎勵。當你開始你在Facebook的新工作,你必須要選擇你自己的「冒險」。

Facebook的多樣性對於那些希望在產品設計中有更好鍛煉的設計師而言具有巨大的優勢。設計師們可以在不同的維度上來挑戰各種設計上的難題,也可以在一個領域裡進行多年的深耕。我發現Facebook非常支持那些員工去選擇適合自己技能和興趣的小組(例如,與之相對的是崗位調整還要重新進行一次同樣的工作面試)。

處於早期階段的創業公司往往都受到時間和預算的約束,因此所有事情都要被「殘酷」地賦予優先級。唯一值得你花時間的只能是當時公司急切需要的,以及你發現與之相關的事情。在創業公司驗證了產品市場定位(PMF)之前,「怎麼讓人們用這東西」將會是公司在很高層面所面臨的挑戰。Facebook的新產品也不能避免這個問題,但是如果你不喜歡這樣,仍然還有很多帶有不同挑戰性的其他項目可以做。

數據不是「殺手鐧」

新創公司項目中許多產品完全是根據直覺決定的,因為這是僅有的可依靠的資訊。在按照這方式操作了多年後,我希望能夠利用關於人們怎麼使用NewsFeed的所有數據來指導工作。然而,很快我就發現這些數據的潛力並不能使做決定變得容易。有時候,這會導致你並不是在考慮正確的事情,而新數據的收集需要花上一定的時間。除此之外,數據結果有時還會是矛盾的或者是不正確的。即使數據看起來是正確的,但這只能說明正在發生什麼事情,卻不能解釋為什麼。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取決於如何解讀數據,因此還是會牽涉到個人直覺。

沒人會阻止你做你要做的事情

在大公司中從事設計,我的一個顧慮是我必須在一個固定的範圍內工作,要進行實驗必須取得管理層的同意。而在新創公司裡卻沒有這樣的限制,要承擔的風險也相對小一些,因此很容易就能讓一些人去開發和交付新東西。

我發現Facebook是一個能讓我發揮主動性並開發我感興趣新東西的地方。去年十月,我想要實現一個新的想法,這個想法並不在我目前的項目範疇內,因此在「駭客松」期間我和另一個同樣喜歡這個想法的工程師一起,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開發了一個原型。我們將這個原型展示給Mark,他非常興奮,覺得這個原型很激勵人心。最終,這個想法被納入了今年的開發計劃中。Facebook的眾多用戶每天在使用的功能都是在「駭客松」上孕育出來的,最終發展到了全世界,這讓人非常振奮。

在找同伴建立原型之前,對不成熟想法進行斟酌考慮也是可以的。比如,有一個在Feed Ads團隊中工作的設計師想到了一個機會,能在Facebook上幫助某些人度過生命難關。團隊非常支持她,讓她在去年冬天將這個想法作為一個副項目來思考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此外,這裡還有其他很多人在從事改進內部工作的工具,使我們的設計工作更有效率。很多同事不僅專注於他們的本職工作,還致力於Origami架構的開發。公司鼓勵我繼續致力於構建Framer,並在公司內外從事Framer的教學工作。

簡單來說,如果你對一個想法有熱情,你不用去說服管理層去開發。很有可能的是那些和你一樣有熱情的人會和你一起去開發建立原型,最後你的想法就變成了產品。

最後的感言

在新創公司從事設計的五年經歷,教會了我如何開發和交付全新的產品。在Facebook,我有機會得以去探索一些在新創公司無法探索的設計上的一些難題,以及可以在一些我感興趣的領域裡深耕。

在我的經歷中,Facebook的工作廣度和創業文化令它成為一個能夠使產品設計做的更好的地方。我很高興我能思考我這幾年的所學,並期盼未來有更多能夠精進專業技能的歲月。

本文出自36氪/Retric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