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有時你什麼錯都沒有,就錯在產品過時了

本文節錄自騰訊創辦人馬化騰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的演講內容。他認為,網路產業已漸漸改變音樂、遊戲、媒體、零售和金融等產業,未來將有機會深入到任何一個行業當中。傳統企業即使不了解可以怎麼結合網路的力量、發揮綜效,但起碼要具備網路思維。
沒有人能保證一個產品可以永久不變、常保流行,因為人性就是要更新、最新。
坦白講,微信這個產品如果不在騰訊推出,而是在另外一個公司,我們可能現在根本就擋不住。回過頭來看,生死關頭其實就是一兩個月,那時候我們幾個核心員工天天在討論產品該如何調整。
這再一次說明,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企業看似好像牢不可破,其實都隱含著巨大的危機,稍微沒抓準這個趨勢就會非常危險,之前辛苦累積的東西就可能化為烏有了。
近期我觀察各個行業與網路的結合,有很多人問:「潮流來了,知道該怎麼變,但是好像做不到。」因為有時候會跟自己的既得利益,或者說與企業內的DNA不適應。
怎麼樣能夠讓自己有充分的準備,以應面對未來的挑戰?比如你設立一個新的部門,讓團隊做些與現在不一樣的業務。因為你不做的話,對手或者想搶你市場的人一定會做。
像當時微信推出時,手機QQ部門很反對,甚至他們內部已經有團隊在做類似的產品,只是看誰的產品受歡迎。最後證明手機QQ的團隊失敗了,因為他做出來的產品不好用。
我記得無線業務部門做出來的東西,不如廣州研發中心QQ郵箱的團隊做得好,那時候中國移動正在廣西、雲南開會,數據部立刻打電話給QQ無線說,這個東西誰做都可以,騰訊做就不行。
所以,我們第一個版本沒有做通訊錄配對,後來因為市場競爭激烈,國內一連出現了好幾家做類似服務的公司,後來我決定不管了,堅持要加入通訊錄配對的功能。
有了過去經驗,現在看到團隊有什麼想法,我們還是很鼓勵,「也許他正抓住了未來的一個機會。」大家覺得我年輕,但我覺得自己很老了,現在很多新奇的玩意兒,居然都看不懂了。
我有投美國的Instagram,說起來很後悔,當時這個公司還不到1美金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投,因公司的副總裁並不看好這家公司,認為他們的前途堪慮。但後來數據確實增長了,我們是在他8億美金估值的時候進入。
為何它會突然爆紅?事實證明它相當受到12歲到18歲的女性用戶的青睞。它的服務類似微信,但是不發訊息,全部都是照片。後來投資調查指出,用戶覺得這個應用沒有壓力,就是消費照片、拍好玩的照片,來表示個人的存在感。最後幸好是Facebook把它收購了,要不然對Facebook而言是很大挑戰。
有時候,創新層出不窮,新服務、新應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會影響各行各業的層面多寡也很難說。越來越看不懂年輕族群的喜好,這是最大的擔憂。雖然我們從事網路產業,卻不理解日後網路的主流用戶使用習慣是什麼。
沒有人保證產品是能永久不變的,因為人性就是要「新的服務、新的產品」,有時你什麼錯都沒有,就錯在太過時了。要如何才能順應潮流?也許下次的產品測試可以朝向小孩子、年輕一輩的人,問問他們「是否喜歡這功能?」、「覺得好用嗎?」也許他們看得比我們還準。
出自[創業邦
](http://www.cyzone.cn/a/20140225/254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