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行動通訊App,會威脅Facebook地位嗎?

Bnext 許凱玲編譯 2012-07-05
行動通訊App,會威脅Facebook地位嗎?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這些日子以來,網路公司無一不把重點放在「行動」,Facebook、Twitter、Google…都積極地想要提供更好的手機服務,在這場行動大戰卡到一個好位置,帶來更多的用戶成長。Facebook除了原有的社群App之外,也針對通訊服務推出專屬App;另外還有部分業者是專門鎖定通訊App,成為行動產業崛起的另一股強大勢力。

追溯起來,這是由Skype領軍帶頭從PC發起的革命,接著還有WhatsApp和以亞洲市場為主的通訊軟體業者,提供免費的訊息傳送和語音通話服務。此外,RIM可以說是成功打造了黑莓機BlackBerry Messenger(BBM)服務,不過手機市占很快就被iOS和Android兩大陣營追趕,影響力也就逐漸跟著萎縮。NHN Japan的Line推出不到一年就突破4,500萬名用戶、韓國Kakao Talk在全球也有5,200萬人(90%用戶是在韓國本地市場)。另外像是台灣的Cubie,推出三個月也達到200萬次下載量。WhatsApp或許是其中最知名的服務,到今年二月的統計數據,這個平台每天傳送20億則訊息,Kakao Talk每天也送出13億則訊息。這類型的免費訊息幾乎扼殺了電信商的簡訊營收來源,尤其是在亞洲的韓國和日本市場;電信商更是將語音通訊服務視為頭號敵人,韓國SK電訊等三家電信商,上個月就在Kakao Talk通話服務Voice Talk上線試行後,立刻採取用戶的限制使用。

這也說明了通訊App何以威脅Facebook,他們提供用戶了簡單易操作且免費的訊息和語音服務,再加上是專為智慧型手機打造,App表現鮮少為人詬病。相較之下,Facebook的行動通訊App已偏離了Facebook網站本體,而且又過於笨重、下載資訊需時過長、還會下載過多其實無需用到的資訊。

正如昨日新聞提及的,LINE憑著可愛的付費貼圖兩個月內進帳3億5千萬日圓,這也是業者所思考的難題,如何才能將免費服務轉為實質收入?在亞洲,銷售虛擬物品一直是相當具潛力的市場,但是在美國或歐洲市場,勢必需要更強大的策略創造營收。其它可能的商業模式,包括遊戲、應用程式內廣告、LBS服務、電子商務、或是付費內容等,對於業者WhatsApp來說,堅持無廣告、免付費的策略,上線第一年確實相當吸引人。當然,社群業者想破腦袋想要創造行動營收,手機操作的特色就是有限使用空間和個人體驗服務,怎樣才能在廣告模式之外想到其它賺錢方式,也成了有趣挑戰。

Facebook收購Instagram,就是察覺了這款應用服務越來越受歡迎,或許Facebook還可以想想看,何不再收購一家通訊軟體應用商呢?

出自TN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