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有大公司背景的人創業會更容易嗎?這些都是台灣人經常忽略的誤區和盲點

曹政 2016-10-17
有大公司背景的人創業會更容易嗎?這些都是台灣人經常忽略的誤區和盲點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很多老同事、老朋友,原本在大公司有份體面的職位,有份優厚的薪資,但耐不住內心的騷動,出來創業。

大公司的背景光環,在資本市場還是很被認可的,第一,這代表了你的見識;第二,大公司當年選拔和提升你的篩選機制,也省去了資本方很多調查的麻煩。

當然,這裡不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也存在相當多的真實案例,創業者發現自己很多東西準備不足,陷入了掙扎和彷徨,曾經意氣風發無往不利的感覺難以重現。

那我今天,簡單歸納一下,大公司背景的中高層,出來創業容易出現的誤區和盲點,都有什麼。

1、人脈及口碑幻覺

大公司做到中層,乃至高管,往往在業內具有一定的人脈,有些還有算不錯的口碑,那麼他們籌劃創業的時候,也會有很多這樣的同行,或者上下游的合作夥伴,鼓勵支持。 甚至拍胸脯承諾說,資源如何支持,合作如何配合。

當你處在那個位置的時候,奉承你,討好你的人,其實很多是看重你背後的平臺。但你離開這個平臺後,你說那些人就翻臉不認你了?沒那麼絕對,江湖上也不都是赤裸裸的利益往來,很多人還是很注重情誼,給一些支持,但千萬別把你的未來寄托在這裡。

合作的基礎是雙贏,如果你一直靠別人幫助,而自己沒有能力給別人足夠的回報,這種合作也不會長久,時間久了,你積累的人脈和口碑就透支完了。

2、人力資源困境

大公司的中層和高管,也會感慨人才難找,是的,他們也會覺得找到優秀人才是挺難的事情,但這個和創業公司的難還不是一個層面的,創業公司在人力資源上的困境,不是大公司高管可以想象的到的。

在大公司,由於存在龐大、完整的團隊支撐,你可以只關心產品體現,或者營運方式,最多的吐槽是,技術為什麼研發周期這麼慢,或者公司流程為什麼這麼長。

但是當你創業的時候,唉,你連能實現你想法的人都沒有,一些大公司從來不擔心的問題,在創業公司都成了致命問題,負載、安全、備份,很多最基礎的工作和最沒有存在感的工作,你會發現,你需要重頭開始,而且沒人告訴你,哪裡有「地雷區」,是的,對大公司而言,你的位置上,可能根本看不到這些。

3、成本控制問題

我以前有個師弟,清華名校,在大公司早期擔任過挺重要的營運管理工作,後來出來,參加到一些創業公司裡去,就有一個很深的感觸。

他說,以前在公司裡,說系統升級,優化,開一個服務器的配置清單,報價下來幾千萬,公司也批了,大家覺得順利成章的事情,看創業公司,幾十萬的服務器預算裡還要各種精打細算,真不是一個概念。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只有親自操盤才會知道事無巨細,每件東西都是錢錢錢。

當然,也有甩手掌櫃,覺得這事不用自己操心,都找到乾活的處理好了,突然有天心血來潮去查查公司的帳,才發現不知不覺早就超出數不清的預算。

我知道不止一起,大公司的人出來創業,因為對很多成本沒概念,各種亂花錢,被各種不靠譜的經辦員工或中間商坑掉大把大把莫名其妙的開支。 在控制支出方面,大公司中高管出來的創業者遠不如草根創業者敏感。

4、流量獲取困境

大公司的人,產品發表習慣於平臺依賴,基本上你產品做出來,就會有資源給你測試,給你線上反饋,如果反饋不錯,就會有資源給你推出去,然後各種榮耀就可以滾滾而來。

但如果你覺得你有很多「成功產品」的發表經驗,就可以創業復製成功,那就未必了,你從來不知道,那些流量資源,在外面的市場上,是多麼可怕的天文數字。

沒有免費的測試流量,沒有免費的使用者管道。

有些大公司出來的創業者會說,我不要免費的啊,我5塊錢買一個使用者不行麼,我都測算好了,肯定能賺回來。 那我要說,這是多少年老皇歷的價格了,先加個0吧,你看你能不能賺回來。

很多大公司的人,從心底裡鄙視玩流量的草根創業者,看不上SEO、ASO,認為都是一些騙招和旁門左道,他們堅信桃李無言,下自成蹊,並說,你知道麼,我們這些巨頭創業初期也沒有市場預算的。

你知道麼,當時市場的流量紅利,已經早就不存在了。

免費的使用者,免費的流量,其實一直都有,但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操作手法和運營思路。在巨頭崛起的時候,很多情況是誤打誤撞,因為當時網路資源緊缺,競爭門檻沒那麼高,你產品有自己的特色,或者技術比對手好,很容易就脫穎而出了。 現在,競爭門檻比當時高了幾十倍不止,還停留在過去的思路上,那肯定不行了,就算大陸知名公司騰訊的馬化騰二次創業,如果徹底不依賴騰訊的平臺,再造一個騰訊的機會也很小。

有人會說,你看人家馬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阿裡雲計算,不都是新的平臺,問題是,這些東西都是基於現有平臺的自然延伸,基礎在這兒呢。

5、資訊敏銳度

這事當然不絕對,大公司裡也有資訊敏銳度很高的員工,不過說實話,不是典型。大公司的高層,往往看慣了大數據,看慣了大場面,對一些小生意,小市場看不見,或者看見了也不以為然。大公司的一些日常業務數據其實價值千金,但是因為在公司的時候隨便看看,往往都不走心,不去深究。

而草根創業者,說真的,多少都是想方設法去搞一些大公司的業務數據看看,而且任何數據對草根創業者來說都是價值巨大的。

我知道很多不錯的項目都是在外面通過各種手段採集大公司的業務數據,作為決策參照,而大公司的人自己往往對此非常麻木。

6、機會成本損失

這是很痛的一點,大公司出來打拼創業,辛苦了好多年,事業小成,終於套現了一點錢,驀然迴首,發現當年損失或提前賣掉的期權股票已經遠超創業所得。這還算好的,有回報的。如果是創業不太成,那就更別提了。

這事說來案例多的數不清。所以現在我都不敢勸大公司裡混的不錯的朋友出來創業,機會成本太高太高了。

有人會說,你看大公司出來的人一創業就估值幾千萬幾個億啊,不比大公司裡身價高。

身價那是虛的,我說句不客氣的,我要是狠下心去刷臉我也能估個幾千萬進來,問題是,作為有操守的人,這錢是進不了自己口袋的,都是公司開銷,工資單裡創業老闆一定比核心員工低這都是投資行規了,比大公司的中層低一個數量級算正常的。項目做砸了你一分錢拿不到不說,信用還丟光了。如果投資條款簽署的比較苛刻可能後續還要想辦法賠投資人錢呢。

7、社會複雜度認知不足

有些名校,一畢業就進入了大公司,打拼多年終於站在高位,做事方法和思路已經被大公司洗過腦,好壞姑且不論,但社會經驗其實並不豐富,與人交往也習慣於大公司裡的那種氛圍,而且身邊都是各個大公司,名校背景。

出來創業就會發現,世人多樣,不同人群語境完全不同,溝通成本驟然增加。

這還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對各種灰色、黑色產業瞭解不足,對利益相關的問題瞭解不足,結果被坑,被騙,也就在所難免了。

你說大公司難道遇不到這些惡心的人和事麼?當然遇得到,但大公司層級太多,庭院深深深幾許,作為打工的人,面對的只是自己的上司和合作部門,大部分人是接觸不到太多社會人士和社會問題的。但當你自己創業做老闆的時候,那真的是想躲都躲不開的。

8、放不下架子,丟不下面子

這事也常見,當年被各個合作夥伴追著簇擁,現在出來創業了,雖說人家看人情面子還是會給你機會,但畢竟主客顛倒,總是捨不得為了那麼點事情,那麼點資源跑去求人情。問題是起步萬事難,你不放下身段,還指望人家追著你給資源,給機會,那就太不像樣了。

以上這些,是我想到的,大公司人出來創業,容易遇到的問題。

說起來,大公司背景出來創業的,當然還是有不少成功案例的,以上只是一家之見,網路上各種分析文章大把,但說到底,還是看個人在創業過程中的學習和成長,其實所謂派系,真實的意義並不大。

推薦閱讀:

連馬雲都在關注的方向,未來這 5 點可能會改變世界!
轉職創業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8 個沒人告訴你的新創公司真相!
他們比你想的更多元:千禧世代的消費者除了要求速度,更重視信任!
管理者應該摒除KPI的思想,「社群型」創業公司應該是這樣的!
明明是自家的主打業務,可為什麼馬雲會說「電子商務」這個詞可能很快被淘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caoz的夢囈(caozsay),作者:曹政,原文標題:《大公司背景的人創業困境》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