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懷舊廣告成為社群迴響:社群媒體的時代意義

當我在TikTok上刷到那支經典的Molson Canadian啤酒廣告時,我不禁駐足凝視。「I am Canadian」這句口號,橫跨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光,如今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重現江湖,這不正是社群媒體最迷人的魔力嗎?
Molson Canadian廣告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GNskDoXSP0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社群媒體發展的觀察者,我深深被這個現象觸動。一支90年代末的電視廣告,為什麼能在2024年的TikTok上引發如此巨大的共鳴?這背後折射出的,是社群媒體在當代社會中扮演的獨特角色。
首先,社群媒體已經成為了時代記憶的載體。它不再只是一個分享生活、傳播資訊的平台,更像是一個巨大的文化資料庫。當年那位站在舞台上慷慨陳詞的演員Jeff Douglas,他的演說超越了單純的商業廣告範疇,成為了加拿大人集體記憶中的一部分。而今天,年輕人在TikTok上重新演繹這支廣告,不是簡單的懷舊,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續和重塑這份集體記憶。
更有趣的是,Molson早在2005年就與美國Coors合併,不再是一家純加拿大公司。但廣告中所傳達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卻在今天的貿易戰背景下獲得了新的詮釋。這正說明社群媒體具有強大的再詮釋能力,它能讓舊有的文化符號在新的社會語境下產生新的意義。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社群媒體正在發揮著前所未有的凝聚作用。當加拿大面臨美國25%的關稅威脅時,TikTok上的這股「I am Canadian」潮流,不僅僅是一場網路熱潮,更是一種民族認同感的自發表達。通過創意再製作、二次創作,年輕一代正在用他們的方式演繹愛國主義。
這種現象也反映了社群媒體的另一個重要特質:它是連結世代的橋樑。90年代末的廣告在今天能引發共鳴,不僅是因為其內容本身的力量,更是因為社群媒體提供了一個跨世代對話的平台。年長一代能在這裡找到熟悉的回憶,年輕一代則能通過創新的方式參與其中,共同建構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敘事。
同時,這個案例也展現了社群媒體在社會動員中的潛力。當加拿大政府宣布對美國商品徵收300億加元的報復性關稅時,「買加拿大貨」的呼聲在社群媒體上迅速擴散。一支舊廣告的病毒式傳播,某種程度上促進了這種民族經濟意識的覺醒。
然而,這種現象也提醒我們要警惕社群媒體中可能存在的民族主義過度化傾向。在享受文化認同帶來的凝聚力的同時,我們也需要保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避免陷入狹隘的民族主義。
作為社群媒體的參與者,我們見證了它從一個簡單的社交工具,發展成為承載文化、連結世代、促進社會動員的重要平台。它不僅是訊息傳播的渠道,更是社會記憶的保存者、文化創新的催化劑。
在這個資訊快速流動的時代,社群媒體的存在意義已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它就像是一面魔鏡,既能映照過去,又能折射現在,更能啟發未來。透過它,我們得以在紛亂的數位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化歸屬和身份認同。
這或許就是社群媒體最珍貴的價值:它不僅連結了人與人,更連結了過去與現在,記憶與創新,在這個快速變遷的世界中,為我們保存了珍貴的集體記憶,同時也創造著屬於這個時代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