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家「AI生圖」的新創誕生了,不過他的目標受眾,瞄準的是「反對AI介入的藝術家和創作者」。
聽起來很矛盾嗎?
Flora,由Menlo Ventures前投資合夥人Weber Wong成立的AI新創,產品已經於3月1日正式發佈,不同於Midjourney、DALL·E和Stable Diffusion等AI工具,Flora不強調模型的強大、不自己做模型,而是關注在「創作流程」這件事情上。
Flora為何能說服那群反對AI的藝術家?
Flora創辦人暨執行長Weber Wong接受《TechCrunch》採訪時表示,圖像生成AI工具,並不是為專業的藝術家或創作者設計的,它們確實能帶來一些靈感,不過卻無法「控制」靈感。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使用這些工具的過程:輸入一個指令後,AI便會生成一張圖片,但我們可能對畫面的角度不滿意,所以再下一道指令請AI修改,AI生成第二張圖,這次變成光線不對了,我們只好再來一次⋯⋯反覆多次後,最終只能選擇一張「相較之下最滿意」的圖片。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發現,這些圖片彼此之間基本上沒有絕對的線性關聯,這正是Flora想改變的地方。
Flora擁有一個無限白板(infinite canvas),使用者一樣可以輸入文字產出圖片,如果想針對局部進行修改,Flora就會如心智圖一樣展開,這種結構化的工作流使得設計師可以從簡單的圖像提示開始,逐步細化元素、添加註釋、建立變化、覆試驗以探索不同的創意方向,更重要的是可以回溯——當發現設計走歪時,可以回到某個節點重新拉出一條線。
這也是為什麼Weber Wong強調Flora的重點不在模型而是工作流的使用介面,而且還可以為那些反對AI的藝術家跟創作者服務了,因為他們不直接生產,而是透過創意的堆疊與探索流程幫助藝術家與創作者建立、管理和掌控靈感。
藝術科技雙棲,創業故事竟源於「心虛」
Weber Wong提到,Flora並不自己訓練模型,而是運用其他人的、而且沒有侵權疑慮的模型。Weber Wong也特別強調,Flora並不是取代藝術家,而是賦予他們更多控制創意與靈感的可能性。
Weber Wong曾在Menlo Ventures擔任投資人,但後來覺得有點「心虛」——如果自己都不是一個值得投資的人了,那還有什麼資格投資那麼多創業家?Weber Wong離開後加入了紐約大學的互動電信計劃(NYU ITP),一個專注於利用科技創作藝術的研究生課程,Flora的靈感就源於這個課程中的計畫。
Flora在推出後,已經獲得了一些投資人的親睞,包括A16Z Games、Menlo Ventures和Long Journey Ventures,還有來自Midjourney、Stability AI和Pika的天使投資者。Flora目前提供免費版本,無限制的專業版本訂閱價格則是每月16美元起。
AI發展在這2年非常快,但目前卻也看到一些瓶頸:比誰的模型聰明、便宜,但是仍不見可穩定獲利的商業模式和應用,Flora的出現則帶來了亮點,不強調模型而是使用流程,或許能帶來不同的想像。
資料來源:《Analytics India Mag》、《Techi》、《TechCrunch》
本文初稿由AI撰寫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