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台灣第一家「真正的」獨角獸?《彭博》揭耐能要募3億美元,估值達到10億美元規模

台灣第一家「真正的」獨角獸?《彭博》揭耐能要募3億美元,估值達到10億美元規模
蔡仁譯攝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根據《彭博》(Bloomberg)的報導,耐能(Kneron)正在與投資者洽談新一輪3億美元(約為新台幣90億元)的上市前募資,本輪募資將把耐能的估值推到10億美元。

雖然目前仍不清楚有哪些投資人會參與,以及最後敲定的金額與估值。但如果就目前的帳面數字來看,耐能將同時達到2個創舉:台灣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獨角獸(未上市、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及單輪最高額的資金(撇除生醫和製藥產業)。

2025年上市:瞄準Nasdaq,透過SPAC實現目標

而據《彭博》引述的資料,耐能將把新一輪的資金用於產品創新和市場擴張,包括在沙烏地阿拉伯開設區域辦事處,建立一個研發實驗室。

台灣晶片新創耐能創立於2015年,技術核心是專為AI而生的NPU多功能晶片。不同於NVIDIA用於訓練AI模型的高功耗GPU,耐能的晶片著重於低功耗和高效能,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靈活組合,支援不同應用場景,讓監控攝影機、汽車等裝置在無需連接網際網路或雲端的情況下運作。

劉峻誠_耐能創辦人_2023_03_16_蔡仁譯攝 -2.jpg
耐能創辦人劉峻誠。 蔡仁譯攝影

此外,根據21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耐能已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rk I Acquisition Corp (SPAC) 簽署了一份不具約束力的意向書,並計劃在2025年於那斯達克上市。目前,談判仍在進行中。

迄今為止耐能公開的總募資額已達到2.12億美元,投資人包含高通、紅杉資本、富士康、光寶、台達集團以及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等。

劉峻誠_耐能創辦人_2023_03_16_蔡仁譯攝 -1.jpg
耐能創辦人劉峻誠。 蔡仁譯攝影

隨著AI應用越來越普及,邊緣運算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這為耐能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報導預測,2032年底,邊緣AI晶片市場規模將是雲端AI市場的3倍多。然而,耐能也面臨著來自其他邊緣AI晶片新創公司的競爭,以及如何有效管理與沙烏地阿拉伯等新興市場的合作關係等挑戰。

耐能是否能把握機會,在這個新興領域中脫穎而出,值得持續關注。

參考資料:《Bloomberg》Marketscreener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賴冠伶 創業小聚採訪編輯 賴冠伶

遊走在人文與科技之間,雖然是個J人,但卻熱愛各種跳出框架、叛逆的人事物。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lauren.lai@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