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離開聯發科創業去,Deeli AI要解決「搜尋前瞻技術」難題

離開聯發科創業去,Deeli AI要解決「搜尋前瞻技術」難題
Deeli AI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CoWoS、矽光子、AI代理、全光網路......每一段時間市場上就有熱門的新技術名詞出現,對於研發部門人員、技術偵查人員(Tech scout)或企業內部負責決定新產品方向(NBD)來說,時常也是一團混亂。

他們必須在學術資料庫網站輸入關鍵字、大量閱覽論文和行業報告。而這只是個開始,更難的是判斷這些技術是否已經成熟、對於未來的影響有多大。

AI能不能幫忙統整新技術,甚至直接告訴你這些技術的成熟度和討論度?

這是新創Deeli AI試圖解答的問題。Deeli AI共同創辦人周翰森和陳灝曾任職於聯發科人工智慧技術暨數據工程部門。苦於過去協助公司進行新技術探索及評估的痛苦經驗,他們打造出一站式平台「Deeli AI技術智能引擎」,綜合多元維度和各大網站,直接給出新技術的「推薦分數」和「技術成熟度」,目前已經吸引國內知名政府智庫、美國知名顧問公司,以及半導體大廠成為客戶。

找資料很痛苦、找最新技術的資料更痛苦

「目前全球市場對於掌握新興技術這塊領域,還沒有一個整合或是有系統的作法。」Deeli AI共同創辦人周翰森(首圖)提到,科技公司如果要進行新技術評估,通常會由技術策略人員花費數週,甚至是數月的時間,在Google ScholarPatentIEEE等文獻、專利資料庫翻找可行的新技術,並提交給公司。

為了幫助技術策略人員有系統的找尋新技術的可能性,Deeli AI透過串接各網站資料,建立出一站式平台,再利用AI把多元資料整合,像是學術研究的趨勢、政府補助的成長計畫、新創公司的動態資料等,再去計算出的綜合評分(Deeli Score),分別為「推薦分數」與「成熟度」,以幫助科技公司依據指標進行評估,有效進行探索和技術投資決策。

Deeli AI
透過數據自動化流程整和多元資料源,結合自行訓練的LLM計算出的綜合評分(Deeli Score),分別為「推薦分數」與「成熟度」,幫助公司依據指標進行評估,有效進行技術投資決策。 Deeli AI

AI如何評估推薦指數和成熟度,是一項大工程,也是這個解決方案最挑戰的地方之一。

周翰森解釋,以「推薦分數」來說,Deeli AI會根據學術論文成長趨勢、專利的次數,或者新創活動的頻率等等,作為計算熱度的依據。

「成熟度」則是依照發展階段進行判斷,例如一個技術僅有大量學術研究但缺乏專利,則顯示該技術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成熟度較低;反之,如果技術已獲得多項專利且在公司資料中頻繁提及,其成熟度可能已接近商業化。

Deeli AI
技術策略人員只需要點選感興趣的領域,AI就能綜合多元維度,推薦合適的新技術,確保公司不再錯過任何該領域的最新技術。 Deeli AI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晶片公司要著手改良三維積體電路(3D Integrated Circuit,3D IC),以前要依據晶片的散熱、功耗、效能等面向在資料庫嘗試各種關鍵字進行搜尋,如果搜尋「散熱方案」(thermal solution),資料庫會出現上百篇報告、論文等,等待技術策略人員閱讀,並嘗試找到現在可行的新技術。

而Deeli AI解決當前技術搜尋過程中的破碎和低效問題,技術策略人員可以直接在平台介面上同樣搜尋「散熱方案」,AI會把所有相關資料進行整合,直接顯示該領域最熱門且最具潛力的技術,並製作成長曲線,以每日更新的頻率,讓技術策略人員更好追蹤動態。

完善源頭資料收集,聯手美國加速器成護城河

「我們能不能拿到這些隱密的資料,其實才是最關鍵的護城河。」周翰森表示,公開資訊的資料大家都拿得到,如果能拿到非公開的資訊,將是重要的競爭核心,例如新創公司的技術,或某些前瞻技術會隱身在校園技轉中心、學術會議或其他非公開的資訊中。

Deeli AI的解方是直接跟世界各地招募技術新創公司的加速器合作。新創的技術幾乎不會在公開平台發布,但是在申請加速器時則會提交目前研發的新技術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周翰森說,目前Deeli AI就是直接與全球各地專注於招募技術導向的新創加速器合作,如美國SkyDeck,並建立夥伴關係,讓平台資料庫整合更多非公開資料。

「其實台灣比較少人能夠與美國加速器合作,這算是我們的First-mover Advantage(先進者優勢)。」周翰森認為,透過與Skydeck合作,Deeli AI可以成為技術服務公司,輔助企業技術投資,像是讓找技術的企業更好掌握前端技術,甚至能夠挖掘具備潛力的早期新創團隊新產品開發合作或技術併購。

Deeli AI
Deeli AI計劃成為技術服務公司,輔助企業掌握前端技術,甚至能夠挖掘早期新創團隊。 Deeli AI

Deeli AI計畫採取年訂閱制的形式進行,企業可依據搜尋技術、技術長期追蹤等需求,每年支付費用從2萬美元(約新台幣64萬元)至25萬美元(約新台幣800萬元)不等。周翰森表示,平台的商業模式很直觀,藉由提供靈活的價格選擇,能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平台。

目前,Deeli AI也已在2024年2月推出測試平台,他透露,目前驗證中的客戶有三分之一都是超過1萬人的大型研發公司,客戶輪廓也包含政府的智庫、美國知名顧問公司,以及半導體大廠等等。

跳脫舒適圈,渴望「被市場驗證」的決心

回顧創業動機,周翰森表示過去6年作為聯發科AI部門的技術副理期間,處理了公司大大小小的內部專案。

而在當時,也與同為AI部門的數據工程師陳灝相識。他分享,身為PM與各部門負責人交流時,自己會一邊尋找能夠用AI和數據分析提升效率的事情。在過程中,他發現即便作為聯發科是最頂尖的公司,在技術搜索這方面,手法仍是非常耗時,技術人員需要在各大學術、專利網站遊走,挖掘可行的新技術。

亂無章法的搜索、資料碎片化,以及容易遺漏新技術等情況的發生,都讓他一再動念要找尋解方,希望透過自己的痛點與經驗來解決問題。

Deeli AI創辦人
Deeli AI

而對Deeli AI共同創辦人陳灝而言,其實離開聯發科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自己做出的產品可以被市場驗證。」他一畢業就直接進入聯發科,但做出來的產品或系統只能在公司內部使用,沒有能被市場驗證的機會,也許投身創業,能做出更有成就感的事情。

於是,周翰森與同部門的數據工程師陳灝、AI工程師張晉睿,相繼離開聯發科,並在2023年底投身創業,而今年,Deeli AI今年也入選全球錄取率僅1%的SkyDeck,並獲取20萬美元(約新台幣600萬元)的Pre-Seed輪投資。

創業快問快答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A:產品的數據來源是什麼。我們針對性地抓取最有價值的早期公開技術數據,並和早期技術數據擁有者透過分潤模式獲取閉源資料,建立壁壘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A: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半會認同你並相信你會成功。若你做的事有價值,自然會吸引他們全力相助; 另一半的人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不會相信你,不必責怪或試圖說服他們。

只要專注並持續地為那些相信你的人創造更多價值,你就能改變世界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A:
1. 構建國際化團隊:廣納澳洲、美國、印尼等地優秀人才,打造多元文化,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並滿足全球企業用戶的需求
2. 深入解決核心問題: 深入分析問題根源,確保問題被徹底解決,讓我們的產品快速迭代及改善
3. 高效率會議: 團隊成員分布在全球四個區域,因此我們建立敏捷且高效的會議,確保跨區域合作無縫銜接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永恆突觸股份有限公司(Deeli AI,Inc)
成立時間:2023年
產品名稱:Deeli AI技術智能引擎
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顏珮綺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顏珮綺

喜歡陽光、腳踏車還有奶油美式。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