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遇到恐怖份子你怎麼反應?CIA教我的創業實戰:以最小風險測試最壞狀況

遇到恐怖份子你怎麼反應?CIA教我的創業實戰:以最小風險測試最壞狀況
Freepi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前CIA分析師、兩次創業成功的「超級策略家」露波兒‧帕特爾曾為反恐任務走遍天涯海角、收集祕密情報,也為四星將軍撰寫軍情報告,在指揮桌上為美國總統分析戰況。她將CIA所淬煉的思考法與工作術整理成一本書,傳授你身處混亂之中也能掌控自己的獨門心法。

我被派駐到戰區前,受過好幾週的訓練,幫助我為各種可怕的場景做好準備:受猛烈炮火攻擊、遭到綁架、汽車追逐、替致命傷勢檢傷分類。我必須演練這些場景,讓教練了解我遇到這些情況的反應,他們才能幫助我化解遇到危險時像鹿看到車頭燈一樣僵住的本能。

我至今仍然清楚記得一次深夜裡的練習。我開車到檢查站,被持槍的「恐怖份子」攔下,前方沒有封鎖和路障,只有兩名戴頭巾的男人朝著我揮舞步槍、大吼大叫。我坐在駕駛座,教練在我旁邊,車子的功能完好,引擎正在運轉。我當時怎麼做?我把車子停在檢查站,整個人愣在那裡。假扮的恐怖分子對我叫囂,打開車門,伸手把車子的排檔打到停車檔,我仍然一動也不動。

他們解開我的安全帶,把我從座椅上拉下來、壓在車上,我還是僵在那裡。喀啦。「你死了。」

其中一人在我耳邊說,接著讓我溜回車裡。

如果那是在戰區,我不是遭綁架就是殺害。和恐怖分子相遇的緊要關頭,生與死的距離是剎車與油門間的兩英吋。我的車就緒了,但是我的大腦沒有(也就是狀況警覺術語中的「變黑」),我永遠記得那次教訓。這就是為什麼演練我們擔心的災難那麼重要,你可以在最小風險下測試自己的反應,才能在事情真正發生時正確應對。

假設你希望創業夥伴多分擔一些工作,好讓你在最佳狀態下做事、讓公司茁壯成長,但是你遲遲不敢開口。他一直在白白享受你辛苦工作的成果,你希望他付出更多、兩人同心協力領導公司度過下一次重大轉變。但是坦白說出自己的需求以及希望事情如何改變,只會引起你對於破壞現狀和引發許多麻煩的焦慮。所以你要事先演練。

為可能出現的災難進行預演

你想像創業夥伴覺得自己的努力遭受質疑,因此怒火中燒、對你大叫大嚷,然後氣呼呼地衝出去,留下傾倒的桌子和砸壞的電腦。在你的腦海中,你透過傾聽來處理他的憤怒,你用數據對抗他的否認。你思考他發言後你會說些什麼。

你打算等他冷靜下來,打電話給他或和他碰面,告訴他這純粹是關於公事,和他個人無關,並且問他對這件事有什麼想法和解決辦法。你為他決定退出或要求你退出的可能做好心理準備,同時也為這樣的災難事先演練:如果你們其中一人必須離開,接下來要如何處理?如果你要買下他的股份,你就必須做X、Y、Z,但是長遠來看這樣比較好,因為A、B、C,或者如果他買下你的股份,你會拿到多少錢、可以用這些錢來做哪些事。

對於你想像的每一場災難、每個令你焦慮的結果、所有潛在的問題,你都想出一套計畫和解決方案,以及實際的後續行動。即使你不確定有什麼樣的結果,但是你全部都能接受,因為你已經知道如何處理。你設想和演練所有災難,漸漸地,原本佔據你腦袋、不停消磨你精力的焦慮都得到應有的關注,也就是零,因為你發現所有原本令你害怕的場景其實沒那麼可怕。你召喚的恐懼已經替換為清楚澄澈的雙眼,能夠為潛在的災難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你也向自己證明,即使發生最壞的情況,你都能應付,無論如何都能繼續前進。

making plans
在實行計劃前先演練各種可能的結果,避免事情發生時無法反應。 istock

以後凡是遇到大大小小的焦慮或壓力,只要把虛無飄渺的災難變得具體,然後演練如何處理每一場災難,把原本投注在擔憂上的時間和精力用來尋找解決方案和行動計畫,減輕不同情況可能帶來的後果。很厲害吧。

在現實生活中,你與創業夥伴討論難以開口的問題,情況不是變好就是變壞,但是你不擔心,因為你知道無論遇到什麼原本令你擔憂的場景,你都有辦法處理。焦慮和壓力一直都存在,但是你沒有蜷縮在角落、閉上眼睛、僵在原地,也就是「變黑」,而是奪回掌控權。你帶領自己和周圍的人穿越焦慮,從各個角度應對潛在的災難、事先排練,直到眼前剩下一張可以採取哪些實際行動來解決問題的清單。你把焦慮和壓力推到你原本躲藏的角落。很厲害吧!

每一次不再讓憂慮和壓力耗損你的能量、每一次專注於你可以掌控的事物並找出解決方案、每一次不會因為恐懼而僵住,你都會更有自信地迎接下一個挑戰、下一場災難,然後又更有信心。因為你不要被騙了,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看到自己通過內在和外在的挑戰而培養的能力,以及透過做困難的事和預演災難、處理問題。我希望你永遠不用面對恐怖分子,無論真的或假的,但是你現在知道如何面對令你恐懼的事物、主導全局,讓那些事情變得微不足道。

本文摘自:我在CIA學到的MBA實戰:12堂中情局思考法與特務工作術
作者:露波兒‧帕特爾 Rupal Patel
出版日期:2023/02/16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邀請您加入「《創業小聚》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商業周刊出版/Rupal Patel 商業周刊出版/Rupal Patel

《商業周刊》出版部成立於2010年,秉持一貫的產品精神,出版書籍及特刊等閱讀載體,為國內外讀者提供更多元的知識平台。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