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微軟最新的研究指出,過去二十年,人類的平均注意力不斷縮短,至今只持續 8.2 秒(連金魚都還有 9 秒),這不代表人類退化了,而是人們更專注、也更有效率了,對資訊的要求更嚴格。新創團隊除了產品或技術本身要好,更要找到對的方式曝光,才能打開市場;無論面對客戶或投資人,要怎麼在短時間內吸引對方?不妨試試 WHAC 法,在簡報前三分鐘就吸引——且持續維持——觀眾的注意力。
各位可以運用 WHAC 讓資訊的順序更具體。在後面的章節,我們會利用這套方法確認每項簡報元素的重要性。
各位看著寫上代表貴公司或概念字眼的便利貼。我們可以透過這四大問題,把便利貼上的資訊加以分類,作為打造故事的基礎。
這是什麼?(What is it?):這個子彈句是否說明了你的提議或要求?是你的工作,還是提供的服務?
如何運作?(How does it work?):這個子彈句是否能解釋你提議的要素為什麼深具價值或重要性?是否能說明產品運作的方式,或你達成目標的方式?和過程有關嗎?
你確定嗎?(Are you sure?):這個子彈句是否能支持部分資訊的事實或數字?能證明什麼嗎?能證實或打造可能性嗎?
做得到嗎?(Can you do it?):這個子彈句是否代表你能為觀眾執行或提供服務的能力?和你或你的執行力有關嗎?和執行過程有關嗎?和價格有關嗎?
觀眾會採用非常具體的順序,有效處理你的資訊。WHAC 法讓你能打造這樣的結構,然後確實遵循。
想打造理想的三分鐘提案或簡報,就要引導觀眾瀏覽這些資訊,再把故事建立起來。如果以這種方式簡化訊息,就是以各種敘述按部就班地提供資訊,使觀眾能了解提議的核心價值。實際上,最好他們和你用一樣的角度評斷這項提案。
許多人會以事實、數字、邏輯和理由做開場,解釋自己的價值主張。但事實、數字、邏輯和理由需要搭配情境才有效度和信度。情境又必須以理解做基礎。理解必須以扎實的前提為基礎。想要打造有效的故事,就必須打造扎實的前提。
觀眾必須先了解優點、功效、內容和存在的意義。解釋時必須使用最簡單的術語。簡報必須具獨立性,方便觀眾充分理解你的概念。
接下來,觀眾開始思索資訊的情境,了解這項資訊和他們的關係,以及為什麼需要這項資訊。他們了解主軸是什麼和如何運作後,就會試著理解產品的優點:他們能得到什麼好處?
一旦他們理解了產品的概念和情境,就會找出實現的方式:該如何採取行動?該如何達成目標?該如何執行?由誰執行?費用是多少?
以下是三分鐘提案的格式:
- 概念化:這是什麼?如何運作?
- 情境化:你確定嗎?沒騙人?是真的嗎?是對的嗎?
- 實踐化:做得到嗎?真的能按照描述的方式做嗎?
這些是三分鐘提案或簡報的三個不同階段。首先要概念化(解釋產品),然後情境化(參與並驗證細節),最後要現實化(鼓勵購買或退出)。
我們在實際應用範例中看看這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0:00~1:30):概念化
第二階段(1:30~2:30):情境化
第三階段(2:30~3:00):實踐化
好了!這就是三分鐘法則。
因此,現在各位透過WHAC再次檢視便利貼,就能看出資訊的屬性分類了。
概念化
這是什麼?
這是機會的核心。這些是最有價值和說服力的提案要素。這些要素讓觀眾確切明白你提供或要求的內容。
如何運作?
這是達成目標的方式,是為了實現機會必須掌握的細節或技巧。你必須用盡各種方式,詳細說明提案執行方式及可行原因。尋找能強化產品、業務或服務獨特處的清楚陳述。
情境化
你確定嗎?
觀眾在這個階段會想驗證你的陳述和主張。這時你必須運用事實、數據、邏輯和理由。當觀眾理解內容及運作方式後,就會想辦法支持你的主張。如果他們能將產品特點概念化和情境化,就會誠摯希望能驗證你的主張。
實踐化
你能做到嗎?
這個階段的重點是實際執行或實現提案的能力。可能基於你的背景、經歷或獨特條件,你可以執行這項提案,這表示你真的能達成目標。
本篇節錄自《簡短卻強大的3分鐘簡報》。

采實文化,致力幫助個人與家庭,達到理想生活。專注「健康養生」「健身減重」「人文關懷」「心靈療癒」「親子教養」「童書繪本」,精心製作的每一本書,都是為了讓讀者遇見更好的自己,更安康的生活、更淵博的知識、更強韌的心靈、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