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即便AI晶片市場的競爭才開始,新創團隊想出頭依然不簡單。相較NVIDIA、Google等攻占雲端AI市場,耐能(Kneron)這家小公司選擇往「終端」發展。創業三年,不僅拿下中國 BAT 客戶,連高通、奇景光電也爭相投資。
Q:不走雲端這條路,耐能的終端AI晶片特色是什麼?
A:我們的神經網路處理器(Neural Processing Unit,NPU)只有主流產品體積的四十分之一,效能更好、功耗更低,而自主開發的演算法,可以針對不同需求調整功能,因此特別適合手機等終端裝置。畢竟, 發展雲端AI不是只需要有高運算力的晶片,更重要的是建立生態系。 因為小公司不可能建立這麼多的伺服器,所以主要玩家還是這些大公司。
Q:終端 AI 晶片有哪些市場應用?
A:像是智慧門鎖、手機、掃地機器人、冰箱都是潛在領域。例如A廠商想要做一套智慧相冊。他們先要找高通、NVIDIA 這些晶片廠,再來下載演算法、蒐集照片並訓練數據,才能逐步優化出成品,至少得花三個月時間。而我們的晶片已經有 BAT 等公司的數據訓練基礎,「不像其他小孩仍是白紙,我們已經擁有初階能力,可以減少訓練時間成本。」
Q:台灣廠商若現在切入終端AI領域,還來得及嗎?
A:我不覺得台灣現在做會太慢,其實很剛好。因為要發展硬體之前,得先有成熟的軟體產品,才有辦法讓硬體來支援。即便中、美兩地發展快速,不過台灣廠商的血液裡,一直都有硬體存在,擁有封裝、測試這些供應鏈廠商支援。 從市場發展來看,當演算法進入成熟階段後,最需要做的是運算力的改造,這才是開始起跑的時刻,接下來一定會百家爭鳴。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