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辛苦開發出產品及服務,創業者們你思考過附加價值延伸商機嗎?

辛苦開發出產品及服務,創業者們你思考過附加價值延伸商機嗎?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Case.1

有位創業家從事競技遊戲類的生意,過去這類的產業如線上遊戲、生存遊戲等,在傳統社會的觀感比較不是那麼正面,但在這幾年因為國際競賽的推廣與社會風氣改變,較為大家接受,但仍然有許多努力的空間。

尤其營運對象會聚焦在休閒娛樂的範圍,所以通常接納的客層會是假日或下班時間,如果經營方向不變的話,可以想見平日上班時間很容易就是閒置的,這樣在人力分配上容易出問題,而且營收也無法突破,甚至大量損失平日上班時間的空間成本(租金、水電、場館維運清潔….等)。

Case.2

另外有位有位創業家的產品相當獨特,風格特殊精緻,很受歡迎,但他目前的商業模式是接訂單後,提供客製化的服務在活動現場擺設,所以往往是一次性的產品。我跟他分析,如果只能做一次性的使用,即使成本低,但容易產生被動接單且無法擴大產能的問題,如果長久這樣下去,勢必遇到發展的瓶頸。

Case.3

曾經有位創業家向筆者介紹 App 產品,其主要服務服務內容是展場資訊,可以讓想看展的人很方便的查閱現在有甚麼展覽,展覽的時間、地點、內容等,但這個模式的問題在於對想看展的人來說,只有當下有興趣的時候有用,雖然查閱很方便,但很容易僅止於此,還是必須思考其他的服務,才比較有機會成為長期可營運的商業模式。

找到附加價值 延伸更多商機

上述三個案例其實必須思考產品或服務,除了本來經營的商業模式外,有沒有可能找到附加價值,並加入不同的元素之後,延伸更多商機?

Case.1

以第一個案例來說,所提供的遊戲本身需要互動、合作,團隊意義濃厚,所以如果可以在本來的娛樂活動中突顯出其教育意涵的附加價值,系統化的以 Team building 的角度來設計團隊分配流程、建立團隊合作的理論、甚至安排顧問解說、評分與討論…等安排,並且在每次活動時都有重新分配組長、檢討活動過程、調整成員任務、情境安排…等過程,把本來的遊戲服務延伸為有趣、內容豐富、且正式的訓練課程,也就是以「團隊合作」作為主軸,開發Team building 的市場來突破,就可以 開發公司教育訓練的市場,以預約排程方式補進本來平日的閒置時段 ,除了把本來純娛樂轉為正面教育的意義, 創造需求以增加收入外,更因為可以多利用平日閒置的空檔,有機會進一步提升利潤

Case.2

第二個案例因為產品本身吸睛,在活動現場擺設又帶有活潑熱鬧的特質,所以本身就有廣告的性質,既然這樣,就可以用廣告的角度來思考產品的附加價值。

可以從產品本身去思考是否有更積極主動的方式,以擴大應用的範圍。例如可以思考,既然是活動現場擺設,且風格精緻的東西,其實可以另外跟賣場的剩餘空間、閒置場地、停車場等洽談,透過結合廣告商,三方合作,將產品擺設在這些地方做廣告再進行分潤,一來美觀吸睛,二來又可以有長期的廣告收入,也不會只有一次性的製作以致必須不間斷接案影響人力運用,這概念就是 把精緻的產品可以吸睛的廣告效益再延伸,創造附加價值與延伸的商機本來只是被動接案,依業主的需求來製作產品,但讓產品有更主動的意義,也增加更多元的收入。

Case.3

第三個案例則要思考數位資料的附加價值,例如可作為顧客關係管理、產品管理與服務、資訊露出、保存、分類、搜尋…等,也就是 bigdata 應用的附加價值,除了本來沒看展覽的人可以利用平台瀏覽、想看展覽的人可以蒐集展覽資訊便利
看展,而平台所能延伸的服務包括發送產品目錄,媒體推播,甚至有買家想找合適的商品時,可以利用這樣的平台進行媒合,這些都是可以思考的延伸資訊匯流。

資料蒐集不易,但已蒐集的資料若只有當時可用殊為可惜,當已有現成的資料時,把這樣的 APP 做成線上展覽平台,並成為資料庫,擴充更多的使用範疇,除了把資料的價值發揮出來,更可以延伸更多的商機。

有時候, 新創企業需要多想一步,才能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情況下多賺一點 ,這樣才有機會分攤掉本來花下去的基本建置成本。就毛利的觀點來看,當商業模式改變後,營業額增加的幅度大於成本增加的幅度時,就代表這樣的營運模式會是比較有利的,所以 當固定成本佔營運過程中很大的比例時,就必須思考怎麼多元延伸,把建置好的服務擴大,利用附加價值增加商機來分攤固定成本 ,而許多的附加服務其實都來自於生活中的經驗,反思生活過程中常遇到的未被滿足的需求或痛點,其實就會提供很多有趣的想法,讓產品與服務有更多的可能性。

當我們在思考商業模式的時候,除了本來就在進行的商業模式之外, 可以再思考產品或服務不變的情況下,還有沒有甚麼本來沒注意到的附加價值,而運用這些附加價值,我們可以用本來的產品或服務,針對不同的目標,再開發新的市場,創造更多元的收入,延伸更多的商機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作者 曾國棟 大聯大集團副董事長、友尚董事長 曾國棟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畢業,現為友尚公司董事長暨大聯大控股永續長、台北市電子零件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中華經營智慧分享協會(智享會,MISA)理事長,於半導體零組件領域已有超過40年的資歷。

1980年創立友尚集團,2000年成為台灣第一家上市的電子零組件通路公司,2010年加入大聯大控股,目前任職永續長。創業初期便立下了「無私分享」的人生目標,非常重視教育訓練,遂從1995年開始著手整理歷年來的實務心得,整理成《業務實戰篇》、《觀念篇》、《經營札記》三本「分享系列」,亦擷取其部份內容編成四本叢書:《讓上司放心交辦任務的CSI工作術》、《比專業更重要的隱形競爭力》、《王者業務力》、《想成功,先讓腦袋就定位》。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