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前蘋果工程師:別坐等超級點子找上你

外部轉載 鈦媒體 2016-01-26
前蘋果工程師:別坐等超級點子找上你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編按:本文編譯自前蘋果工程師Alan Cannistraro發佈在Medium上的文章。Alan Cannistraro是蘋果iOS系統早期的應用程式開發者之一,曾任蘋果公司產品工程師,開發過最熱門的一些iOS應用程式,並曾在史丹佛大學開設iOS開發公開課。

在人類文明中,創新是一個神秘的過程。人們認為它是天才的靈光瞬間乍現。但回顧歷史我們就會發現,過去最出色的那些創意都是先進行腦力激盪,再著手實驗,並不斷重複這一過程。這也是我在蘋果工作期間學到的一條寶貴經驗。蘋果從來不會無中生有地憑空想像一款產品,他們的創意都是時間孕育出來的結晶。

靈感不是天上偶爾砸下的餡餅

我們可以將人的大腦比作一部機器。它通過理解一切已知的事物認識這個世界。新皮層是大腦新近進化的部位,對人類而言,那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識別器。創新,無非就是大腦將目前儲存的類型和新的創意聯繫在一起,將兩者的聯繫綜合在一起。

「蘋果之父」賈伯斯有句名言:「創意不外乎在不同事物之間搭建橋樑。」你或許認為,這種說法顯得創新過程太小兒科,可我喜歡他的理解,因為它在提醒我們,人人都擁有提出革命性偉大創意的能力。

我曾遊覽西班牙馬德里的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在那裡,我有幸近距離觀賞畢卡索最負盛名的一件作品《格爾尼卡》。它是一件巨幅畫作,有單獨的專屬陳列室。

最讓我震驚的倒不是它的尺寸,而是在它周圍展示的物品:在陳列室旁邊的小展廳裡,展示著繪製這幅傑作各個部分所用的鉛筆、炭筆和顏料,其中一間展廳就向觀眾呈現了描繪公牛頭部的30種不同筆劃,另一間裡可以看到刻畫戰士手臂的25種筆法。

由此可見,畢卡索完成整幅巨作並非一日之功。他曾經反復實驗,也不止一次犯過錯,並重複試錯。我們也不妨將設計產品視為偉大藝術家創造傑作的過程,勇於嘗試,不斷獲得新的發現,那樣就會萌生創意

橫向思維的力量

認知心理學家愛德華·德·波諾發表過以創新為主題的論著。他將人類的思維分為兩大類:縱向思維和水平思維。縱向思維就是通常所說的邏輯思維,即深入思考某個問題,根據此前已有的想法做出一系列決策。水平思維也可以稱為橫向思維。它是指發散性思維,即思路開闊。這類思維是創意的基石。

有許多技巧可以模擬橫向思維。在蘋果的一個團隊工作時,我常用一種名叫「隨機詞條」(Random Entry)的技巧構思新產品的特色。我至少有十幾項專利都來自以這種方式啟發的創意。

「隨機詞條」法是這麼操作的:首先全面描述問題,然後從德·波諾提供的一個詞彙表中隨機選一個詞,你可以多次來回查看其中的詞語進行挑選。

接著花三分鐘,根據隨機看到的詞和描述的問題,盡可能多想一些將兩者聯繫在一起的創意,然後和你的團隊成員討論這些創意,在這些創意的基礎上深入探討。最後重新選一個詞,重複以上過程。這種聯繫可以催生無數創意,要是沒有用「隨機詞條」,可能你就不會想到那樣的點子。

舉個例子,我們先這樣描述一個問題:編輯影片太難了,應該讓編輯過程變得更有意思一些。接著,假設我們隨機看到一個詞——「自行車」。那就開始設想一些和自行車有關的解決方法,它們既要讓影片編輯變得簡單,又要增加趣味性。

我試著按以上方法練習,以下是想到的幾條點子:

  • 在即時影片中大量疊加iPhone感測器的資料
  • 自動搜尋騎自行車的特技,將它們上傳到影片分享應用程式Vine上
  • 利用已知的自行車路徑,製作一段騎行地圖剪輯片斷
  • 為iMovie編輯一段復古式越野自行車的騎行影片

這種方法的目的是激發天馬行空的聯想。在展開頭腦風暴的時候,甚至不用考慮這些創意是否切實可行。討論可行性是在那之後的步驟,在產生創意的階段,只需要記下腦子裡想到什麼點子。

以上只是其中一種技巧,方法還有很多。

創意思維是和解決問題截然不同的大腦運轉過程。我們必須為它騰出空間,進行實踐。它需要練習。

別守株待兔,等著不尋常的超級點子上門來找你。你可以隨心所欲地想出新的創意。只要給思維過程留下探索創新的空間,未來迸發的那些創造發明會讓你自己都大吃一驚。

本文授權轉載自:鈦媒體

TAGS: # 蘋果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