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蓋版廣告外掛程式/軟體是一個「安靜」而不可忽視的存在。當它正常工作時,你幾乎注意不到它。要是沒有它,一驚一乍的網頁廣告會讓你覺得「用戶體驗」就是個呼攏人的概念。
網路廣告和蓋版外掛程式的恩怨,廣告從線下延伸至線上,著名的科技文化雜誌起了帶頭作用。1994 年的 10月 14 日,《Wired》雜誌在網路版 Hotwired 上掛了 14 家客戶的橫幅廣告,其中 AT&T 的廣告點擊率達到了驚人的 44%。這是業界公認的第一次網路廣告的嘗試。
在利益最大化的驅使下,網路廣告變得越來越不友好,全螢幕圖片、彈出式視窗、浮動廣告、濫用 Flash、惡意程式碼應有盡有,用戶不堪其擾。
2002 年,有開發者開始在 Phoenix(後來改名為 Firefox)流覽器上開發廣告蓋版外掛程式,最早的是 Adblock。2004 年 Adblock 的開發趨於停滯,在開源社區力量的推動下出現了分支版本 Adblock Plus。在此後的 10 年中,Adblock Plus 成長為 Firefox 平臺上最受歡迎的廣告蓋版外掛程式,維護著這個外掛程式的是一間德國公司——Eyeo。
Adblock Plus 目前有超過 4 億次的總下載量以及 6000 萬月活躍用戶。Eyeo 負責社區和運營的 Ben Williams 告訴愛范兒,「我們希望借助 Adblock Plus 讓網路廣告變得更好。」
另一大遮罩廣告外掛程式是 AdBlock,其開發者 Michael Gundlach 原先是 Adblock Plus 的忠實粉絲。2009 年 Chrome 支持外掛程式後,他得知 Adblock Plus 開發團隊暫時沒有興趣移植到 Chrome 平臺,於是自己開發了 Chrome 平臺上的 AdBlock。
PageFair 和 Adobe Primetime 出版的 2015 年度報告顯示。全球共有 1.98 億的月活躍用戶使用主流流覽器外掛程式蓋版廣告,同比增長 41%。儘管 1.98 億僅僅是全球網路用戶的 6%,但卻造成了 218 億美元的廣告支出損失,占全球廣告支出的 14%。廣告蓋版外掛程式的流行讓不少網站叫苦不迭,大量用戶蓋版廣告有很大可能導致網站裁員、減少高品質內容。
早在 2010 年 3 月,面向重度科技愛好者的博客 Ars Technica 就進行過一次激烈的反抗蓋版廣告插件實驗——使用 Adblock Plus 的使用者訪問部分文章時只能看到空白頁。
Ars Technica 有四成讀者用 Adblock Plus 外掛程式遮罩廣告,其創始人 Ken Fisher 吐苦水道:「你能想像一家餐館有 40% 用餐者光吃不付錢麼?」
飽受爭議的可接受廣告專案 Ars Technica 的反抗起到了成效。Fisher 事後發文解釋了這次實驗,文章發佈 24 小時內就有 25000 人將 Ars 列入 Adblock Plus 白名單,另有 200 人註冊了 50 美元/年的付費會員。
有趣的是,曾經站在 Ars Technica 對立面的 Adblock Plus 卻在 2011 年啟動了可接受廣告项目。
「我們逐漸意識到,完全遮罩廣告是危險的。」Ben 對愛范兒說道,完全蓋版廣告讓互聯網的免費內容處於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高品質內容得靠廣告來保證。
大約在 2009 年,Adblock Plus 的專案維護者 Wladimir Palant 遇見了 Eyeo 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Till Faida,兩人對遮罩廣告的看法相近,一拍即合。他們希望能制定一個標準,一個 Adblock Plus 用戶會接受的廣告標準。
2011 年 12 月,Adblock Plus 正式開啟了可接受廣告項目,不再遮罩一切廣告,對符合標準的廣告默認放行。Wladimir Palant 和 Till Faida 為可接受廣告制定的標準是:
- 必須是靜態的,不能有動畫和聲音這類東西
- 最好只有文字,沒有容易吸引人注意力的圖片
- 廣告擺放的位置也必須合適
- 廣告應該有明確的標示,並且和內容區分明顯,讓讀者清楚知道這是廣告
「這個標準並不是死的,Adblock Plus 一直在改進他們。」Wladimir 特意在這個標準的後面解釋道。Adblock Plus 稱無法在技術上辨識什麼是可接受廣告,因此設立了一個白名單,只有在這個白名單,只有在這個白名單的網站才默認放行。
「想進入白名單的網站需要主動提交申請,Adblock Plus 的團隊成員會主動和符合標準的網站聯繫。名單還會在社區裡公示好幾天,只有當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才會最終通過。」Ben 告訴愛范兒,「同時這份白名單都是公開的,大家都能看得到。」
儘管這份白名單有著嚴格的審核流程,但可接受廣告專案公佈之初還是讓 陷進了輿論漩渦,消息在 Reddit 發布僅一天就引來超過 1700 條評論,吵得不可開交。此外,由於 Adblock Plus 向部分網站收取費用,這讓外界頗有微言。
英國《金融時報》今年 2 月就有報道,Google、微軟、亞馬遜以及內容推薦初創企業 Taboola 偷偷向 Adblock Plus 的母公司 Eyeo 付費,求其手下留情,放過他們的廣告。《衛報》則在此前的報道中用了個諷刺的小標題::First it blocks your ads, and then asks for money to unblock them。
在 Ben 看來,這其實是外界對可接受廣告專案的誤解:「我們的確向部分公司收取費用,但那是因為有些公司的廣告多且複雜,需要不少人力來審核,我們收取的只是服務費,用以維持審核團隊的運營。白名單上 90% 公司都是免費的。」
「我們一直努力讓可接受廣告項目更加透明。」Ben 說道,「我們最近又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將可接受廣告標準的制定權交給一個獨立的監管會。」
「這個想法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我們和出版方(網站主)、廣告主以及用戶都有討論過。」Ben 告訴愛范兒,「我們很快就會成一個成員由各行業代表組成的專家組,包括內容生產者、廣告主、讀者、記者,還有像 Firefox 這樣的。他們對可接受廣告標準的制定擁有徹底的控制權。他們會持續更新標準,並對其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Ben 還提到,Adblock Plus 不久前在紐約進行了一次會議,邀請各行業的代表來討論監管會的架構,以及提名人選。「明年就能看到這個監管會。」
值得一提的是,AdBlock 最近也宣布加入了可接受廣告项目,兩個蓋板廣告外掛程式將共用同一個白名單,接受同一個監管會監督。
逐漸流行的行動端蓋版廣告 2014 到 2015 這一年間,蓋版廣告軟體在移動端有了很大改變。在 PageFair 和 Adobe Primetime 2014 年的报告中,描述行動端蓋版廣告狀况,還用了「negligeble(微不足道的)」這個詞。到了 2015 年,這份報告指出行動端已經是能影響蓋版廣告發展的一個因素了。
今年 9 月上旬,Adblock Plus 第一次提供完整的行動解决方案,正式在 iOS 和 Android 端推出了自己的瀏覽器——Adblock Browser。
「Adblock Browser 剛發佈不久,我們還沒有太具體的統計資料。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多用戶願意為了內容蓋版廣告額外下載一款瀏覽器。」Ben Williams 告訴愛范兒,Android 平臺允許將 Adblock Plus 設置為默認瀏覽器,因此在 Android 端的用戶比較多。「 iOS 平臺不允許將協力廠商瀏覽器設置為預設選項,所以我們在瀏覽器之外還開發了一個 Safari 的外掛程式。」
今年 9 月 17 日正式推送的 iOS 9 首次允許用戶在 Safari 中安裝廣告蓋版外掛程式,Adblock Plus 的 Safari 外掛程式正是利用了蘋果提供的「Content Blocking(內容蓋版)」介面。
不過,iOS 平臺上最受歡迎的 Safari 廣告蓋版外掛程式卻不是 Adblock Plus,而是 Peace,至少曾經是。
發佈之後不久,Peace 就衝上了美國區 App Store 付費下載排行榜榜首,並且做了 36 小時的冠軍。此後開發者 Marco Arment 主動將其下架了,同時推薦了兩款替代應用,分別是 Purify 和 Crystal。
得益於蘋果 iOS 自身強大的用戶基數,Safari 佔據了 52% 的行動網頁流量市場份額。隨著 iOS 9 開始原生支持廣告蓋版外掛程式,iOS 端 Safari 有望助大大推行動端廣告蓋版的發展。而目前行動瀏覽器廣告蓋版告流量的比例是這樣的:
原文出處: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