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Internet20]1995年8月9日這一天,青春爆炸

[Internet20]1995年8月9日這一天,青春爆炸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1995年8月9日這一天,是所有轉變的樞紐。二十年前的今日,網景公司上市,成為世界第一支網路股,意義非凡。如一個黎明,讓模糊的變清晰、讓隱密的變透明、讓怯懦的開始勇於想像。包括《數位時代》誕生。

網際網路的前身「美國高等研究計劃署網路」(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縮寫為 ARPAnet),在1969年就上線運轉了。4年後,倫敦大學學院和挪威皇家雷達學會,透過海底電纜分頭連結上ARPAnet,「網際網路」(Internet)這個詞第一次被提出來。

1974年,溫頓•瑟夫(Vinton Cerf)與鮑勃•肯恩(Bob Kahn)研發出「傳送控制協定/網際網路協定」(簡稱TCP/IP),使網路上奔跑的封包訊息有了溝通的標準,底定了後來網際網路的基礎。1990年,瑞士物理學家柏納思•李(Tim Berners-Lee)寫出了第一個World Wide Web的網頁,網路有了人文的面向。

沒錯,這些技術的突破與發明,都對今日的網路世界貢獻厥偉,然而,在1995年8月9日之前,你不得不承認:網際網路仍僅是科技怪傑、學院領袖和黑暗駭客的偏遠領地,是那一天之後,網路才開始成為一般市井小民的陽光空氣花和水。

那一天,網景(Netscape)公司的股票在美國那史達克股市上市,以每股23元掛牌,當日開盤最高衝上74美元,最後以58元2毛5收盤。公司開業不過才一年半,創辦人吉姆•克拉克(Jim Clark)就成了億萬美元富豪,公司明星產品「領航員」(Navigator)瀏覽器的研發者馬克•安卓森(Marc Andreessen)才24歲,就擁有了5800萬美元的身價。

圖說明
(圖說:安卓森的洞見,開啟了網路大時代序幕。現在的他是矽谷科技趨勢、創業策略的重要意見領袖。)

資本市場瘋狂地支持網景,首因「領航員」確實是歷來最輕鬆就手的瀏覽器,股票上市之前,就已經有超過六百萬個網友下載來使用,它是第一個同時支援微軟視窗、蘋果麥金塔與Unix X視窗平台的瀏覽器;當然,它也不只是瀏覽器,網路後續的眾多應用,例如簡易資訊聚合(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縮寫RSS)閱讀器以及為網頁產生動態效果的爪哇程式語言(Java Script),都是由「領航員」衍生而出。

當愈多人透過瀏覽器到全球資訊網上衝浪,網路的「麥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網路價值=使用人數的平方)就愈強大。楊致遠和大衛•費羅開發的搜尋引擎雅虎,在「領航員」1.0版推出後獲得了100萬個點擊,隔年三月,他們就棄學開起了公司。四個月後,傑夫•貝佐斯於西雅圖車庫創業的亞馬遜網路書店開張,一上線就有一百萬本書目。

網景IPO後的隔月,舊金山的皮耶•歐米迪亞創設拍賣網站,後來以電子海灣(eBay)的名號股票上市,歐米迪亞賣出的第一個物件是一只壞掉的雷射光筆,居然以14.83美元成交,他驚訝地問得標者:「您難道不知道這玩意壞了嗎?」買家的回覆是:「我正是個專門收集壞掉雷射光筆的玩家。」

網際網路的常民化,催生了人類許多意想不到的互動,透過「領航員」,投影出一個巨大無朋新世界的雛型,原本嚴重忽視網路的微軟,急起直追地投入戰局,1995年底推出的「windows 95」作業系統免費搭載「探索家」(Explorer)瀏覽器,開啟了與網景間的血腥戰役,但確實也引入了更多上網人口。

當年,網景執行長吉姆•巴克斯岱爾(Jim Barksdale)在遊說投資機構的募股roadshow中,往往這麼說:「這裡就像教堂,請走到前面來,並且一定會得到救贖。」

網景上市的火辣,也讓全世界媒體開始論述網際網路,把它由偏遠領地的角落,帶入鎂光燈聚焦的中央球場。1996年2月19日出版的《時代》周刊,「領航員」發明者安卓森,赤足翹腿坐在一張鑲金國王椅上,對著觀眾怒吼的那張照片,象徵網際網路已經凌越「關鍵多數」(critical mass),像火箭般離地起飛。

誠如Google執行董事長艾瑞克•施密特所說:這一天之前,沒什麼事跟網路相關,這一天後,所有事都跟網路有關。網路從一個冷僻名詞,變成一樁家喻戶曉的生活事件;從那一天,網際網路也從人們心中朦朧的、有距離感的一種好奇,變成一個踏實的信念,確認它會改變人們工作、購物、娛樂、學習、社交、溝通與互動的方式。

2015年的8月9日,「領航員」早已離開江湖,而「探索家」也即將走入歷史,網景這家公司已經消失於矽谷的地平線,但更多的網路公司與網民,把網路地景編織得更浩瀚無垠更迷人。九○年代,這兩個瀏覽器不約而同,都以大海裡冒險犯難的船長或舵手角色來命名,「領航員」視窗上方角落,那個由大寫的N字和地平線組合的logo,背景是黝綠的夜空,當你一鍵入網址,螢幕逐步下載網頁之際,空中一顆顆流星劃過,與你等待中的心跳同步,那是時代的印記。爪哇程式語言開發者布蘭登•艾克(Brendan Eich)說:網景和拿破崙一樣,最終都失敗了,但他們都改變了歷史。

回顧這二十年,《數位時代》參與了其中十六年,8月號這期,許多昔日工作者回來,與台灣創業家一齊製作了這本回顧與反思專號,和網路一樣,我們的青春都曾爆炸過,曾勇敢地面向汪洋,咬牙地亮過夜空。

圖說明 圖說明

本文作者 詹偉雄 編輯部 詹偉雄

台大圖書館學系、台大新聞研究所畢業。曾參與博客來網路書店與《數位時代》、《Soul》、《Gigs》、《短篇小說》等多本雜誌之創辦。著有《美學的經濟》《球手之美學》《風格的技術》等書,目前專職於文化社會學之研究。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