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移動13日宣布用1億元成立獵豹創業基金,投資台灣初早期的新創團隊,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接受媒體團訪時指出,這筆錢用來當新創團隊的起步,會把投資金額分得很小份,幫助剛起步的創業家。除了資金投資之外,也會提供新創團隊的育成輔導,由獵豹移動的投資部來負責,並鎖定能滿足用戶需求的移動互聯網,及智能硬體。最快今年第一季就會開始啟動。
(圖說: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成立獵豹創業基金,要找下一個風口。圖片來源:郭芝榕攝影。)
尋找下一個風口
其實這也是獵豹移動找尋下一個風口的重要布局,傅盛說,可以從和年輕人的合作中,發現新方向,獵豹如果要長得更大,必須通過更多公司營造下一個機會點,保持團隊約2000人的規模,結合一整套的周邊體系,才能保持團隊決斷力。
傅盛指出,投資會鎖定三年以後會巨大增長的產業,找到新的風口,包括移動互聯網的工具、App、類似於社交的跨境電商等等,只要能滿足用戶需求的創業項目都感興趣。像智能硬體、無人機這些也不會拒絕。並沒有確切一年要投資幾家新創公司的目標,有好的新創團隊就會多投資。
但確定的是,新創公司一定要是以中國和國外市場為主的項目,沒有達到海量用戶的話,無法構建平台,本質的差別就在用戶數量。傅盛建議年輕人先把大市場做到一定程度,再反過來針對在地化做得更細緻。
至於獵豹是否會買下台灣新創公司?傅盛說,未來是人格組織的合作和連結,投資是找朋友,不是希望去控制任何人,獵豹創業基金只會占很小股份,最大的股東和經營權當然還是創業者自己,是要幫助創業家成長。而投資的公司有優先權進入獵豹生態體系,這個合作取決於創業家自己。
矽谷著名的孵化器叫Y Combinator,只要人格方向好,哪怕只是一個想法也還是會特訓。獵豹也會用Y Combinator的方式,找到剛開始創業的團隊,用天使性質的方式投資,只要有人格特質或方向很好,都考慮投資。
培育台灣年輕人,投資看人格
Clean Master有3.4億活躍用戶,傅盛指出,做出跟獵豹服務有關的新創公司,會很快進入獵豹的生態體系,透過直接輔導,就像加速器一樣,讓創業家更快受益,就像小米投資小米手環的新創公司一樣。
傅盛把台灣設定為重要的橋頭堡,所以在中國成立傅盛戰隊的同時,也在台灣推出獵豹創業基金。他認為拿得出錢的人很多,但有實際創業操作經驗的人卻很少,所以結合例如58同城創辦人姚勁波和YY創辦人李學林,結合幾個剛把公司做上市的年輕人,一起幫助年輕人。
傅盛認為,台灣的教育基礎比中國的年輕人更好,只是中國年輕人更有雄心,中國年輕人可能不懂產業,但懂用戶體驗,台灣年輕人講產業和規模,但很少一下子推到用戶體驗。
同時做中國和台灣的創業輔導及投資,目前還未打算前進東南亞投資新創團隊,傅盛認為,台灣人的素質比較高,現在要專注培育台灣年輕人,把思路打開,技能不是問題。希望獵豹創業基金可以成為引爆點,重點是要讓台灣出現英雄,讓大家覺得創業可以做得到。
App已死?用戶體驗才是關鍵
由於目前App市場廝殺得厲害,許多人喊出App已死。傅盛說,App過去3年是野蠻生長,目前雖然已過了野蠻生長期,但機會還是很大。App開發難度不高,重點是用戶體驗,台灣工程師的技術都很不錯,關鍵是缺乏要寫什麼樣的App。
傅盛進一步指出,精緻收費模式才已死,歐美免費遊戲收入是收費遊戲的好幾倍。今天台灣創業者想的不是要走小而美,因為「謀上而得中,謀中而得下。」台灣人有中文和英文的語言優勢,而且App推廣的成本比以前賣半導體、到大陸設廠的時代更加容易,重點還是在思維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