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i-plus
寫文章
社群部落格
新創資料庫
新創找人才
電子報
追蹤
mdi-chevron-down
登入
最新新聞
創業專題
新創資料庫
新創找人才
創業影片
創業新聲帶
創業活動
社群部落格
社群空間租借
最新文章
產業
媒體
MarTech
文創.生活消費
FinTech
企業服務
交通物流
新零售
健康醫療
運動科技
生物科技
資訊安全
社群服務
旅遊
教育
農業
能源
投資
硬體
IoT
娛樂
其他
數位工具
技術應用
人工智慧
深度學習
手機應用程式
區塊鏈
大數據
機器人
延展實境XR
通訊技術
Saas
Paas
IaaS
創業管理
經營管理
財會法律
創業經驗
工作技巧
商業模式
國際視野
創業生態系
育成加速
新創公司
創業投資
社群活動
創業人物
創新企業
群眾集資
社群夥伴
新聞專題
創業影片
創業新聲帶
新創資料庫
寫文章
新創徵才
寫文章
社群部落格
寫文章
創業活動
Meet Global
社群空間租借
追蹤
電子報
關於創業小聚
數位時代
聯絡我們
尋求報導
廣告刊登
隱私權條款
©2021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
亞洲.矽谷
Randolph Lin
2017-06-22
亞洲.矽谷是什麼?
「亞洲.矽谷」計畫最初是由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於2015年10月1日所提出(當時稱為亞洲矽谷計畫,之後經政務委員唐鳳納入強調連結的概念而成為現今的「亞洲.矽谷」計畫),主要的目的是從「面對在地」與「朝向國際」兩個面向著手,促成台灣的GDP推升、產業升級以及出口轉型等全方位的重要影響。「面對在地」是指結合矽谷的研發能量,加入矽谷的技術、資金與人才,以構建一個具備有高度創新能力的世界級供應鏈;「朝向國際」則是透過吸引國際人才建構台灣成為「亞洲創新研發人才交流中心」。簡單地說,「亞洲.矽谷」計畫背後的政策意涵是鏈結亞洲、連結矽谷與創新台灣,把過去台灣所擅長也具備競爭優勢的IT產業轉型升級到IoT產業,以達成數位國家與智慧島嶼的願景,同時協助相關企業掌握物聯網的巨大商機;「亞洲.矽谷」計畫主要的願景是以創新創業驅動經濟成長,以物聯網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亞洲.矽谷要做什麼?
過去十多年來,台灣經濟整體的成長動能不斷弱化,透過把握物聯網的發展契機,不僅可以重拾台灣的產業動能,更有機會強化現有產業的競爭力。根據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估計,全球物聯網經濟規模將達到美金2.7兆至6.2兆之間,台灣只要取得5%的市場佔有率,就等於取得超過美金三千億的產值,是一個超過台幣十兆元的產業;除此之外,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健康的增進以及全台灣能源節省的效益更是發展物聯網產業所能夠帶來的非貨幣價值。
物聯網的生態系統可以分為四個層面,包括感測層、網路層、資料層以及應用服務層;透過感測層進行資訊收集,並藉由網路層將傳遞至雲端資料,透過大數據分析獲得有意義的資料後,再轉化成為應用服務層。物聯網最重要的成果展現,就是應用服務對於大眾所能夠提供的價值,物聯網所具備的商機有八成來自於應用服務層。然而,當前台灣的業者還是以代工模式為主,在軟體以及應用的行銷與研發投入較少,與國際標轉以及技術趨勢的連接也屬有限,無法掌握市場先機;在整和不足的狀況下往往流於單打獨鬥,無法發揮互補的效果,展現整體產業的能量,而缺乏對於市場需求的掌握也讓台灣的業者不易在主流規格的發展上扮演主導者的角色。當然,以台灣企業的規模不可能樣樣都做,透過與外國企業合作並充分發揮台灣企業的優勢,不管是電動車、自駕車、智慧交通或是智慧城市等解決方案,台灣企業都有機會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台灣本土大廠例如台積電或是聯發科等,也可以在未來帶領其他小廠甚至是新創公司共同投入物聯網產業,提供垂直整合方案以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同。
亞洲.矽谷要怎麼做?
為了建構一個以研發為本的創新創業生態系,在「推動物聯網產業創新研發」以及「健全創新創業生態系」兩大主軸以及連結國際、連結未來以及連結在地等三大連結的引導下,「亞洲.矽谷」計畫期望透過以下四大策略突破上述台灣企業與整體發展所面對的瓶頸:
體現矽谷精神,強化鏈結亞洲、健全創新創業生態系;
連結矽谷等國際研發能量建立創新研發基地;
軟硬互補,提升軟實力建構物聯網完整供應鏈;
網實群聚,提供創新創業與智慧化多元示範場域等。
創新創業是台灣產業升級必須要走的一條道路,在強化創新創業生態系方面,「亞洲.矽谷」計畫透過國內人才的培育以及國外人才的招募、法規的建置與鬆綁、資金的供應,以及強化新創事業聚落等四個面向投入資源。連結矽谷的部分則是打破過去接單生產與代工的方式,透過投資的關係,將有國際上具備潛力公司的一部份研發能量引入台灣,結合台灣本土的優質工程師,發揮高度互補的作用。在建構物聯網生態系以及示範計畫策略這兩個部分,則是透過「亞洲.矽谷」計畫盡快將物聯網跨領域生態系架構起來,建立起一個以「研發」為本的創新創業生態系,讓其中的每一個參與者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與機會。目前已經有微軟(Microsoft)、英特爾(Intel)、思科(Cisco)、高通(Qualcomm)、輝達(Nvidia)以及超微(AMD)等國際級企業表達與台灣合作設立研發中心的意願,而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也有超過130家廠商的加入,透過大聯盟成員的共同努力,提高整體的成功機會。此外,透過國家級投資公司的成立,國家資金也可以藉由投資正確地挹注到最關鍵的技術上,對整體發展有所助益。
展望 亞洲.矽谷
台灣的教育環境過去培養了很多好人才,不過卻一直有著創業環境不夠友善的狀況。想要全盤移植矽谷的經驗確實有所困難,不過要把在矽谷運作已久的風險投資正確概念以及矽谷的人才與技術引入台灣,卻是現階段可以、應該更是刻不容緩需要做到的。然而,要想突破當前所面對的困境,單靠「亞洲.矽谷」計畫是絕對不夠的,產、官、學、研朝向共同的目標努力,合作與聚焦而非互相拉扯、單打獨鬥,才有機會重現台灣的榮景。
關於創業小聚
數位時代
聯絡我們
尋求報導
廣告刊登
隱私權條款
©2021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